观点 | 吕品昌等:一片瓷,融合美食与美器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1-17  浏览量:0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华夏早期文明中,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位。《礼记·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崇尚以美器配美食,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提到,“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对食与器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食因器而增色,器因食而多姿。美食与美器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陶瓷餐具作为食器的主要类别之一,不但历史悠久、造型多样、种类繁多,更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人类文明早期没有相对固定的食具,直接把黍放在热石头上烧熟,凿地为酒樽,双手捧水而饮。陶器发明后,产生了鼎、鬲、甑、釜等炊具和饮食器具。从商代的青瓷碗,到唐宋时期瓷器逐渐在餐具界占据首要位置,再到元代青花瓷一举成为餐具生产的主流,陶瓷文化日益丰厚,餐具日益精美。调羹弄膳之间,折射出华夏民族特有的生存哲学和生活智慧。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日用瓷,既成就了中国古代造物史上的辉煌篇章,也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自15世纪以来,大量中国瓷器进入欧洲,成为餐桌上的重要角色,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和审美情趣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纹饰精美、工艺精湛的中国瓷器,就这样风靡欧洲甚至世界。
近年来,经济发展推动了陶瓷文化的复兴。2014年APEC北京会议的“盛世如意”、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西湖盛宴”、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的“海上明珠”等国宴用瓷设计,均反映了新时代中国陶瓷餐具设计的新探索。国宴用瓷通过材质与工艺、器型与装饰等审美元素,默默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展示着国家形象,也推动了日用瓷的发展。越来越多精美的日用瓷“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国人迈向现代化美好生活的助推力量。


← 左右滑动欣赏 →G20杭州峰会元首夫人宴会瓷器餐具,作者黄春茂。


日用瓷作为时代的镜子,折射着国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如今,讲究餐具的形制和菜肴的摆设,让久违的仪式感回归万千家庭。陶瓷餐具设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也形成更绿色、更美观的发展趋势。
相比金属或木质餐具而言,陶瓷餐具健康环保,不会因为长久使用而腐蚀或生锈,因而广受青睐。随着陶瓷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日用陶瓷餐具不断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工艺和配方进行改良,既保留了传统陶瓷工艺的特色,又最大限度降低铅、镉溶出量。例如青花瓷,颜料中不含铅、镉元素,作为釉下装饰,经高温烧成后青花上又有一层釉质保护,加之具有独特的美感,受到国人的喜爱。其它陶瓷的原料也多选自天然矿物质。环保的原料,为制作真正健康的陶瓷提供支撑。
现代陶瓷餐具在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及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审美的追求。许多陶瓷餐具设计者大胆创新,将陶瓷餐具设计与当代人民生活和审美需求有机融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景德镇陶瓷大学推出“未来匠人”系列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均由新生代设计师主创。他们积极拓展陶瓷餐具设计的边界,以新材料展开大胆实践,以新手法彰显现代设计理念。其中,“余晖”“涟漪”等系列陶瓷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将中西方设计有机融合,在釉色、器型、技法上不断创新,既有传统之匠心,又有现代之美感。当下,还有一些陶瓷餐具设计不但追求美在形、美在色、美在饰,更推崇美在意境。意境之美的体现,不仅在于餐具的本体设计,还在于器物与人、与空间、与环境的和谐,展现含蓄、恬淡、委婉的东方情调。


“未来匠人”之“余晖”系列咖啡具,作者汪浩、戴盼婷。


中国陶瓷文化既包含高超的制瓷技艺,又蕴藏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器以藏礼”“文质彬彬”等造物智慧。从梅、兰、竹、菊到鸟、兽、鱼、虫,从圣人故事到戏曲典故,从高足碗、葵口碗、斗笠碗、卧足碗到荷叶盘、菱口盘、莲花盘、曲口盘,器物的装饰和造型既有高雅之意,也有朴实之美。无分贵胄黎庶,陶瓷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并在世代相续中传承中国文化。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人们对陶瓷餐具设计也有了更多深入的思考。越来越多陶瓷设计师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偏好,陶瓷餐具设计更加强调“文化增值”。一方面,设计师积极挖掘、利用具有中华文化属性的经典符号。另一方面,设计师对陶瓷餐具纹饰、器型、功能、组合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讲求实用功能的同时,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强调地域特色与文化精神的彰显。例如,“敦煌”系列陶瓷餐具设计,以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壁画《鹿王本生》及盛唐217窟壁画等为灵感,着重提炼其中的“九色鹿”“青绿山水”等意象,并进行现代化转译,彰显具有东方神韵的文化新韵。


敦煌绮丽系列茶具,作者潘玲霞、陈曌熙。


陶瓷餐具的设计历程,反映着百姓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历史文化进程。千年窑火,万里瓷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陶瓷文化融入了开放、包容、创新的历史基因,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气度,也必将汇聚更多动人的“瓷上中国”故事。 


吕品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文艺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