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 名家论著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观点 | 才大颖:树立责任品牌意识 锚定世界一流企业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12-22 浏览量:
35
又到了一年的收官时刻,又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明确明年工作基调的背景下。当我们再次面对一些新举措、新提法的时候,感受最深的是,面向未来如果没有一种刀刃向内的觉醒,没有一种勇于担当的思考,面对新问题不只是力不从心。如果不去做跨越式地改变,不去练就长跑的底蕴做加速跑,一定会面临着不进则退、甚至是溃败的局面。
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世界一流企业” 始终是国企,尤其是央企一直绕不开的话题。如果说,2019 年提出的 “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 算是战术层面有了自己的小目标。那么,2022 年又提炼出的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 十六字方针,则是从战略层面明确了我们自己心目中“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即便如此,待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的时侯,我们发现,在资产、规模以及速度等传统意义上的“硬指标”上,如果说,数字表现上还说得过去。在运营、品牌、国际化、现代化等现代意义的“软指标”上,我们的短板则是一览无余。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由外及内的自我革命,而且已经到非常迫切的阶段。这样,“改变”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一、增长目标内涵的转变。一定要从单纯的规模目标,逐步过渡到质效融汇的目标。要逐步摆脱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增长理念,紧紧盯着质量和效率,并致力于构建更为全面、均衡的发展模式。
二、价值追求导向的转变。一定要从单纯经济价值,逐步过度到社会价值。要逐步改变单一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的传统价值理念,加强调国企,尤其是央企履职社会责任,成为推动社会和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价值创造逻辑的转变。一定要从创造自身价值,逐步过度到供应链价值。积极推动以价值链延伸为核心,带动产业链和供应链整体的协同,创造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四,对标国际视野的转变。一定要从追赶模式,逐步过度到“以我为主”的全球视野。既要充分借鉴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更要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新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逐步碎片化的趋势下,探索独特的中国模式。
伴随着“四大转变”理念的演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也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关注的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战略、产品、投资、市场、服务、技术、人才、渠道,更要站在供应链的层面,以国际的视野,重在“以我为主”的宏观把控能力的提升上:
一、要提升把握国际格局的能力。新时代国企运营必须深度地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之中,也必然会受到国家间关系的深刻影响,尽管这种影响远远超越纯粹的技术和商业范畴,我们要练就一种应对商业风险之外干扰的能力。
二、要提升颠覆式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国与国科技实力的比拼上。主流科技的掌控能力,恰恰决定了其未来新的增长潜力,尤其是面向新兴业态,需要练就一种谋划“组链”的能力。
三、要提升运用国际规则的能力。面对特定国家与特殊领域不断涌现出的各类“新规则”。一定要未雨绸缪,配备深耕专班队伍,善于深入细致地研究,实现自身的突围发展,练就一身利用规则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要提升跨文化的整合能力。国企担当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优质产品,具备与全球客户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更为重要。以不变的“利他共赢”核心价值观应对时刻都在变化的用户需求,建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化“链主”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必将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企业,这就为对标世界一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恰恰需要以“链”的思维,方可兑现国际化的进程。“四大能力”的提升,不可能自然形成,亟需这样一种力量:宁可在阵痛中牺牲近期利益,也要自加压力,刀刃向内。由国企,尤其是央企来引领实施,这种力量概括起来就是最为朴实、却极具内涵的两个字“责任”。
事实上,“责任”一词一段时间以来被泛化、甚至是被滥用。对国企而言,“责任”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和文化层面,需要更多的维度。其中,品牌维度下的“责任”可以被诠释为一种资产。这种资产依托于物质载体,表现在服务内涵的与众不同,进而形成有价值的数据资产。我们暂且把这样一种“行为资产”定义为“责任品牌”:
一、“责任品牌”完全不同于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项目,公益慈善项目,志愿捐赠项目等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在“责任品牌”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小。
二、“责任品牌”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生态理念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包括ESG等。而“责任品牌”更强调将责任作为核心经营要素来组织。
三、“责任品牌”不同于品牌诊断和评估。传统品牌价值评估是基于交易目的,品牌诊断的重点在于提高竞争力,而“责任品牌”是基于价值链确权的、能为企业带来增值的资产要素。
“责任品牌”的核心和基础是将“责任”进行经营和管理,引领利益所有相关方创造共同价值,只有真正经营“责任”的企业,才真正地实现从卓越到伟大的跨越。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责任品牌”从创建到成熟的全过程。因此,新时代也是“责任品牌”的时代,具有表现在四个特征:
第一,“责任品牌”是服务导向,拥有长期溢价能力。没有服务,责任无处体现,服务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关键纽带,优质而负责的服务能让客户切实感受到关怀与专业,进而赢得口碑与信赖。
第二,“责任品牌”是用户导向,拥有长期抗风险能力。没有用户,责任形同虚设,一切行为若不能围绕用户的需求、权益和体验展开,便会失去根基。用户是发展的源泉,是“责任品牌”的起始点与落脚点。
第三,“责任品牌”是利他导向,拥有长期可持续增长能力。利己导向是先“人人为我”、后有“我为人人”,而利他导向则先有“我为人人”、再有“人人为我”。只有全身心的利他,方有最大意义的利己,让“链”上各方面努力和付出转化成价值共赢。
第四,“责任品牌”是数据导向,拥有超长期资产回报能力。在数字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责任品牌”以服务为宗旨,在服务用户中沉淀真实的用户数据,这种数据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资产,是数据时代持续经济利益的源泉。
新时代的“责任品牌”强调服务体系、推崇用户思维、推动全面利他、重视数据沉淀,而推崇“责任品牌”其根本目的是构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帮助企业穿越周期,持续增长。基于以上思考,提出四点建议:
一、以责任重塑品牌的价值导向,提升企业把握国际格局能力。责任导向下的品牌价值观,可以帮助企业做出符合道德和长期发展的决策,有助于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找准自身的定位。
二、以责任重构品牌的服务理念,提升颠覆式的创新能力。当引入责任元素进行品牌重构时,强调在价值链各环节,以用户思维去构建我们的服务。表现为对客户体验的深度关注,推动更公平、更包容的服务,发现新的创新领域和创新点。
三、以责任引领品牌的决策机制,提升掌握国际规则的能力。企业以责任为导向,注重以全球视角决策,同时在引领产品研发和推广中,更注重考虑环保、安全等因素,使其在国际规则框架内稳健发展,为自身和行业争取更合理的发展空间。
四、以责任重塑品牌的叙事逻辑,提升跨文化整合的能力。企业将责任融入自身发展历程、产品或服务,这样的逻辑能跨越文化的界限,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融合魅力,进而提升跨文化整合能力。
“三个转变”已经提出十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三个转变”不仅是指挥棒,更是方法论和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了一个新的时代,亟需新的品牌思想、品牌理论和品牌主张。企业面临增长的难题,一般意义上的科研创新、营销手段、内控管理普遍遭遇瓶颈。品牌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增长内涵,这让“责任品牌”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的新质力量。
“责任品牌”不仅让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更是跨向国际一流的重要支点,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完全契合。当我们以“责任品牌”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遇到难题、就会越发感受到刀刃向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就会越发感觉到“责任品牌”内涵的根本所在,就必然会选择从“我为人人”做起,让“责任品牌”在“链”中实现价值的共生共赢,打开企业永续发展的新境界。
上述观点,来源于才大颖理事长以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身份在“2024(第十届)国企管理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上一篇:观点 | 严勇:中国古代刺绣工艺的发展
下一篇:观点 | 董占军:工艺美术与新时代中国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