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才大颖:以“美”的融合力量 引领高校美育教育走向新时代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12-20  浏览量:25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每年都会在年度收官的时节选择一个主题,以此诠释学会的年度主张。去年,在河南洛阳爱和小镇主办了“百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绘中国”的捐赠活动,所得赠款全部捐给洛宁县用于乡村美育教育。由此,也催生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美育教育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在今年四月的出台。2024年又到了年度收官时段,恰逢教育部落实“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全面推进之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延续了“美育”这个主题,并得到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台,尤其是徐梅校长的鼎力支持。双方商议,明确“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这个主题,由黑龙江省教育厅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此次活动,并面向全国邀约了相关行业、机构、院校、企业的专家,旨在围绕“主题”,聚焦高校美育教育,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探寻破题之策,并期待能够形成《“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2024哈尔滨共识》。以期实现从黑龙江哈尔滨启航,让工艺美术根植于高校,在“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中充分发挥“浸润”作用。
如何做好 “美育教育”这个话题,相关专家们的论述不算少,有些观点甚至很有建设性,主承办方在会议手册中已经为与会代表精选了一些,供大家参考。尽管如此,从“创意实践”的视角看,整体感觉这些建议对新时代美育内涵理解的高度还不够,尤其在高校,聚焦的重点依然不够精准,落地的举措相对单一。教育部这次再次提及的美育,与以往强调的美育,我的理解有着更加明确的时代背景与迫切期待,这就需要从更高的层面集中智慧,找到抓手、打开新局。接下来与会同仁还要领会省教育厅何处长所做的,教育部事关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进一步宣贯。宣贯前,我仅就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现实意义,谈几点想法,算是对此次活动的一个开题,意在抛砖,重在引玉。
不过两年的时间,今天,当我们再谈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时,一定要置于新时代背景之下,这个背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定要充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与美育教育的内在联系;一定要充分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对美育“创意实践”内涵的指导寓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讲,赋予新内涵的美育教育在新时代已然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而且分量一定会越来越重的角色,必将成为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关键角色。
美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时代美育教育更有别具一格的内涵与特征,今天的研讨会,与其说把“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作为主题,不如说这个主题为高校美育教育提出了融合创新的新思考、新路径、新方向。就是希望将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基本范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生相伴的新时代美育理论、高校美育教育教产融合机制的探索及美育课程建设与“创意实践”体系融为一体,求同存异、谋求共识,打开高校美育教育的新境界、构建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的新格局。
今天,我们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围绕高校美育教育,共同探讨以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的“美”为纽带,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新模式,让美育成为高校适应新时代全面育人教育策源地、生长点和加速器,让高校美育教育成为全面引领创造美、消费美、创建生活美学、激活消费审美的时代引擎,正基于这样的思考,借此,与各位分享几点认知,作为靶子供大家研讨:
一、美育教育面临从教学到教育转向的重大挑战。我们在院校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汇是“教育教学”,实施起来所有的关注点、考核点都聚焦在教学上,并贯穿于全过程,是硬指标。而教育的育人本质则往往成为常常被忽视的软指标。教学以传受知识为中心,重在授业,教育则以人的培育为目标,重在传道。从“德智体”为重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伴随着时代的不同,高校教育在与时俱进中必须要不断地调整重心。进入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教学重心配置正在经历从授业到育人导向的转变过程,同时,也面临着科技进步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的挑战。这让新时代的高校美育教育不能简单孤立地以“美”来思考“美”,不仅要思考与“劳”的融合,更要反哺于“德智体”,增加并丰富“德智体”的新内涵,充分提升新时代“美”的融合力量。并以此建构一个以“新美育”育人为核心的新型教育体系,推动高校“教学”一定要服务于“教育”的理念,从授业转向育人。尽管路途艰难,只有尝试起步,方能体会到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任重道远。
二、美育教育面临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生相伴的重大挑战。美育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不同时代美育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分量占比不尽相同。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足以旁证美育与时代同行的历程:从建国初期国人的“站起来”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到历经四十余年的“富起来”主要解决了“好不好”的问题;再到未来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的“强起来”,主要解决的则是“美不美”的问题,这让新时代的美育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强起来”有了相生相伴的机缘。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本质要求恰恰又与工艺美术的属性高度吻合,这让新时代的美育具有了“大美育”的外延,赋予了“强起来”以新内涵: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激活了中产阶层消费需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强了人们对“生活美学”的普世认同;两个文明的现代化极大刺激并丰富了“文化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手工艺创造了新的价值机遇;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利好环境。中国式现代化五大本质要求如同定制一样与工艺美术的属性一一对应,这让工艺美术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在高校美育教育中必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新时代的高校美育教育绝不仅仅止于专业、甚至是就业教育,更应该做为通识教育成为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综合类、理工科院校,让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与人的培养、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定要同频共振。
三、美育教育面临以消费审美推动生活审美迭代升级的重大挑战。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载体,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赋予工艺美术以新的担当。这也让“创意实践”在高校美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寓意,那就是融汇科技于高校审美教育之中。以新时代的美育教育体系提升未来新质人才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境界,从消费审美入手,强化设计助力,推高造物审美能力的天花板,提升与时代、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审美需求。尤其是数字经济的背景下,AIGC等科技新势力对传统技艺颠覆的力量都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AIGC的工具属性颠覆能力越强,对“创意实践”的内涵要求就越高,对未来设计赋能的驱动力就越强,对手脑并用的”创意实践“就越好,设计从专业走向大众的机率就越大。在推高了专业设计门槛的同时,也让具有美育素养的“大众”驾驭AIGC创造设计成为大概率事件。高校美育教育在融汇传统与现代的造物过程中,让学生在接受通识美育教育中培养新的创意思维并获取新的审美感知,这让高校成为新质人才培育的策源地成为可能。事实上,创造美学价值已经成为“文化消费”当下与未来的消费趋势,以工艺美术作为通识教育与高校美育教育在新时代不是偶然相遇,而是在“中国式现代化五大本质要求”的媒约下的必然结合,恰恰让高校美育教育从“术”的灌输走向“美”的赏读,从传统美育内涵向“大美育”外延,教育的重点聚焦在消费审美与生活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美学场景的鉴赏。以此推动美学消费供给能力的产业集聚和快速迭代,让美育教育的“创意实践”在与工艺美术的相拥相抱中完美融合。
如果说,新时代美育教育体系的建立面临着三大挑战,“创意实践”的布局则是迎接并破解的不二利器,这也是本次研讨话题的重中之重,高校美育教育能否如约而至,关键在于赋予“创意实践”全新的理念与内涵。一定要与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协调一致。据此,有几点建议:
一、要坚定美育育人主张:以美润德,以美启智 以美健体,以美促劳,把通识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新质型人才。
二、要坚定时代美育主张:建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特色美育教育体系,凝聚“美”的力量,培育具有崇尚美育主张的创意型人才。
三、要坚定科技美育主张:积极推动手脑并用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强化创意实践的力量,培育具有艺术与科学融合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请相信,美育在新时代一定会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且所占比重也一定会逐年递增。美育伴随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所承担的使命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激发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活力。
今天,我们相聚在主承办方特意选定的马迭尔宾馆,意在“第二个结合“。如此场景,以物化人,感受最深的是哈尔滨的冷是一种热气腾腾的冷,高校美育教育的确需要冷静地思辨,更需要热情地拥抱。非常期待接下来各位专家的洞见能为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路径。
上述观点,来源于才大颖理事长在“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意实践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