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 名家论著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观点 | 才大颖:从塞纳河到清华园 “装饰”现代化进程中光华路的文脉传承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11-12 浏览量:
0
2024年11月5日,“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 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应邀出席,并在研讨会作主题发言。
才大颖理事长在发言中讲到: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面对今天的命题,我可能无法从学术层面上给与更多的学理支撑,只能从行业的视角谈三点自身感受:
一、关于从塞纳河到光华路
从策展的内涵上看,实际上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显性的,讲的是大家看得到的故事,我理解还有一条是故事背后的隐性主线,对未来或许更有指导意义。
从显现主线看,似乎只是讲诉了有留法学习与生活经历的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莎娜五位先生,把法国那个时代的事关“装饰”的一些理论、方法、趋势等,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刚刚建立的中央工艺美院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治学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模式,逐步积淀成为光华路所承载的重要文脉。这是光华路不可忘却的历史,由此,也有了举办今天研讨会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我理解这次研讨会的意义重在:着眼于历史文脉科学的梳理,着眼于光华路精神谱系的确立,着眼于“装饰”之于工艺美术的再认知。
如果从这样的视角去思考,此次展览无疑只是个开题。光华路不只属于中央工艺美院,光华路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整个中国在“装饰”现代化进程中的“活词典”,记录了从新中国建国到本世纪之初,四十余年“装饰”内涵与外延的每一次演变。所以说,这次策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光华路的再思考,更是发出了对光华路价值再认知的邀约。今天,我相聚研讨,一定要跳出光华路再谈光华路,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这次展览方能彰显其历史的独特地位,或许会成为“装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也让这次研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不止于学术层面的研讨,至少要在教育,甚至更高的层面上应该留下一些独立的思考。
从隐性主线看,我的理解意在当下,并以此为本源。就是要站在目前全党集中精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视角,来审视未来“装饰”所承载的使命与担当,重点要放在把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第二个结合”落在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仅就“装饰”的现代化而言,也就是把西方当代“装饰”的最新学术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这个“新文化”可能不只包含“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印记,至少还会有“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子,及“德国包豪斯”等痕迹的当代影响力,让这个“新文化”更具现代性。所以,中西融通所成就的“新文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装饰”现代化的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从这样的视角去理解“装饰”现代化的命题,这此展陈与研讨会的意义更具挑战性,光华路精神谱系就成了链接过往与未来的重要支撑,在光华路的“词典”中与共和国同行的例证数不胜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从塞纳河到光华路,再到清华园,“装饰”现代化的一脉相承,伴随着时代任务变迁,清华园则要承担起与中国式现代化伴生的“装饰”现代化的使命。而这种使命所表达的“文化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筑牢“文化强国”的作用,在这个时代绝不亚于“科技强国”,这让“装饰”现代化具有了新的使命,我们应该庆幸,“装饰”赶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迈向现代化的进程。所以,着眼于未来,这个接力棒已然从光华路到了清华园,需要思考的是,我们今天的体量、实力、地位,能否接得住光华路这个接力棒。这些话题可能已经超越了这次研讨的范围,但这样的思考,会让今天的研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意义。
二、关于“装饰”内涵与外延
对于“装饰”的理解应该有多重视角,视角不同,所诠释的内涵也一定不尽相同。我的感觉,本次策展是非常用心的,尤其是把“装饰”加带了引号,这个提法太有创意,而且非常睿智,是彻底地释放。在上午的致辞环节,对“装饰”的一些理解我也是略有表述,当然,非常不全面,就算是带有自身偏好的一种解读。这个带有引号的“装饰”表达,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时尚感,恰恰是带有引号的“装饰”一词,让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们汇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旗下,有了共同的语境,并让这种语境延续至今。也恰恰是由于来自地域的不同,在教育教学中有了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化的交织,当然也一定包括与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碰撞、交融的机会,让这种语境具有了中国化与时代感。并随着时代的不同,让“装饰”的内涵及外延具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让功能、设计、艺术、技艺、时尚都有了独立的外延。“装饰”今天之所以能够演变成“设计”,不过是多种可能性的一种,只是由于时代的需求,让“装饰”走向“设计”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只是这个“设计”更多了些艺术的内涵。
事实上,让浸润过光华路氛围的师生与员工们铭记在心的,还是那句“为生活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的名言,之所以被称之为光华路的初心,也恰恰印证了“装饰”具有时代性。大家不一定都了解得很细,但我却犹记在心:光华路四十周年庆典前后,时任院长常沙娜先生提出并得到中国轻工总会全力支持的、由常先生亲自发力践行的、从光华路迈向“中央工艺美术大学”或“中央艺术设计大学”那个富有远见卓识的主张,尽管因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而没有实现她所追求的“东京艺大的办学模式”,但常先生此举一定会成为光华路精神谱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印证了从“装饰”走向“设计”的过程一定离不开国家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无关你是否认同,这就是时代。“装饰”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伴随着外界的需求变化而适应这个变化进行演变,违和往往事与愿违,事半功倍,这又让“装饰”的外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甚至是偶然性,在波动中,“对”与“错”在相对中起伏,绝对性的表达则是,“装饰”一定要当随时代。
三、关于“装饰”的现代化
“装饰”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间早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说法,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诸如“泥人张”、“面人汤”等民间艺术几乎是十里不同俗,表现在对“装饰”的理解与认知中,时代性又往往弱于地域性,这就需要对“装饰”的现代化进行当代化的解构。我的理解,在“装饰”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首先跨越“装饰”当代化这个坎,一定要顾及到地域文化及大众审美的差异性,这就有了另一个命题,即“装饰”的当代化,只有,也只有实现了“装饰”当代化,方有现代化。现代化是个相对绝对的概念,而当代化则是绝对的相对概念,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表现在“装饰”当代化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消费审美需求的落差之大,中国如此状况,放在世界范围内,“装饰”的当代化与现代化的差距更大。所以,从塞纳河到光华路,再到清华园,“装饰”现代化的路程依然遥远,但并非不可及,这就为清华园未来“装饰”文脉的传承之路和“装饰”创新的引领之路,留下了从“装饰”的当代化到现代化思考与践行的机遇。
“装饰”当代化就是要与时代主流消费审美相适应,并适度超前,起到引领的作用,目标是逐步过渡到“装饰”的现代化,这或许是从塞纳河到清华园,“装饰”现代化进程中光华路文脉传承的重要性。我理解也是策划人的一种抛砖,意在“创新传承”。我们不能面向这样奋进的时代,面向这样的不平衡的国情,过于超前,依然忘我地、单纯地追求“装饰”的现代化。当然,也不能去抱守残缺地迎合庸俗、媚俗、甚至是媚权,与社会精英审美相违逆,这样就难以形成主流社会风尚,难以形成可以断代的审美共识,这就要求“装饰”一定要在当代化与现代化之间做到“度”的控制与把握。
“装饰”重在技艺、工艺、艺术、设计对于包括建筑在内的生活器物美学氛围的营造,与生活美学戚戚相关。只有时代处于彰显生活美学这样的发展阶段,塞纳河所寓意的装饰艺术运动对于“装饰”的现代化的激励作用才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从塞纳河到清华园不过百年,中国却历经了从“有没有”的新中国建国起步阶段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好不好”的“富起来”;再到正在启程的中国式现代化所代表的“美不美”的“强起来”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不同阶段的“装饰”内涵与外延需求有着不同的考量,党的“二十大”,尤其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号角,这让“装饰”历经当代化,实现现代化有了充分的时代要求。这对于清华园而言,无疑是迎来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期。
最后,仅就“装饰”的时代性,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只有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审美,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审美。通过“装饰”内涵的文化积淀与外延造型设计的艺术表达,让“装
饰”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市场性完美融合,而且缺一不可,市场对于时代的表现完全可以决定“装饰”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上一篇:无
下一篇:聚焦 | 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