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非遗琉璃艺术——洗尽铅华 流光溢彩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4-18 浏览量:0
“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光”。
有一种材质,它洗尽铅华、五光十色,晶莹剔透又流光溢彩。在西方人眼里,它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在中国古人眼里,它位列五大名器之首,它就是琉璃。
琉璃,融观赏、实用及珍藏价值于一体的人造物体,它与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一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与金、银、珊瑚、琥珀、砗渠、玛瑙一起被奉为佛家七宝。宋时,古籍曾有记载:“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於众玉,其色不常。”延续千年的琉璃,由高温烧制,经多道手工工艺打磨而制成,通透华丽,在流光溢彩间释放着独有的魅力。

▲石家庄正定古城,隆兴寺琉璃照壁

琉璃瓦 图源/故宫博物院
琉璃又称为低温铅釉陶,还是一种常用于古代宫殿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经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琉璃,亦作“瑠璃”,是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据记载,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古时青铜器铸造时的意外收获——高温下,矿石出现了一些光彩异常、亮闪闪的物质。最古早的琉璃,其工艺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综合来看,中国古代自玻璃起源时就有仿玉倾向,并一直贯穿整个发展史。较西方艺术偏重外在形态而言,东方的审美情趣更加含蓄,中国古代的玻璃器大多素雅内敛,注重内在张力与含义。不同年代的玉器制作风格有异,琉璃也是如此。

▲精美琉璃珠

▲ 穿孔蓝琉璃饰件 东汉 藏于南京博物馆

▲碧琉璃杯 东汉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琉璃在建筑上被广泛应用,包括琉璃瓦、正脊、鸱吻、脊兽、雕花琉璃砖(琉璃影壁用)、琉璃砖等。大量使用琉璃的建筑除了殿宇建筑的屋面构件外,还包括琉璃照壁、琉璃塔、琉璃牌坊。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全部用琉璃盖成。琉璃渠窑厂按清工部规制烧造琉璃,一直被视为传统琉璃之正宗。形成了中国标准的官式做法,可以说远观有势,近看有形,线条优雅,装饰精巧,寓意深刻,色彩秀美,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琉璃龙吻 明 图源/故宫博物院
战国以后,琉璃品种增加,色彩较之前华丽,常见器物有珠、管、璧、环、璜、剑饰、印章等。其中,最为经典的样式便是蜻蜓眼琉璃珠,多见蓝、绿、白色琉璃胎,表面嵌以黄、白、蓝色相间的多层圆环眼饰,色彩布局素雅大方。汉代,琉璃制作工艺快速发展,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与领域。除传统的珠管配饰外,还出现了器皿容器、瑞兽摆件、敛葬用具等物件,实用器件的品种极为丰富;它经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

▲龙凤纹玻璃佩 唐 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琉璃鱼佩 唐 陕西西明寺遗址出土
隋唐时期,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开始出现兼具西方和本土特色的琉璃器皿。至宋代,簪、钗、珠、环等琉璃首饰深受欢迎,碗、瓶、壶、盏等日用器具小巧精致,造型丰富。发展至元朝,山东境内的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朝廷设立官方琉璃作坊及管理机构,推动了琉璃生产工艺的广泛传播与改进创新。皇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建成了高达50多米的紫色琉璃塔,琉璃瓦具备防水、耐用、光泽、美观等特点,可以使皇家建筑达到金碧辉煌、至善至美。

▲建筑中的琉璃 图源/故宫博物院
琉璃构件的发展水平足已窥见一斑。明成祖兴建的北京城、皇城、紫禁城把琉璃的花色品种、艺术水平推向了巅峰。
明、清两代,西方琉璃制作技艺传入我国,琉璃发展达到鼎盛。清代宫廷曾雇佣多名欧洲琉璃工匠作指导,为皇室制造各种高级艺术琉璃。此时期,琉璃色彩光鲜,颜色多达三十余种,并出现了缠丝琉璃、套色琉璃及鼻烟壶等著名的琉璃工艺品。

▲盘口细颈淡黄色琉璃瓶 图源/法门寺博物馆藏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茶盏 图源/法门寺博物馆藏
时至今日,古时帝王贵族的名贵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琉璃制作技艺完善、精湛,承载了深厚历史内蕴与现代审美意趣,古老迷人、变幻瑰丽。中国琉璃,如同它的名字一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景象,其内身的艺术性融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于一体,高度将艺术与工艺相融,是我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老舍先生曾写道:“其实,任何历史都太粗糙,太混杂,都需要烧冶,烧冶历史的结晶,烧冶历史的琉璃,而历史的琉璃就是文明。用火烧,更用心烧,于是,在历史变成了琉璃的同时,生命也变成了琉璃。这两重窑变的成果,是人类真正的瑰宝。”
古代所称“琉璃”是现代玻璃的范畴,只是配方不一样。玻璃古时被称为 “璆琳”、“陆离”、“琉璃”等,是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也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玻璃器在古代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

▲八瓣团花描金蓝色琉璃盘 图源/法门寺博物馆藏

▲罂粟纹黄色琉璃盘 图源/法门寺博物馆藏
古法琉璃是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数十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这样烧制出来的琉璃作品,具有制作工艺独特、釉料独特、原料独特、造型独特等特点,堪称中华一绝。琉璃作品,由于原料成本昂贵、制作工艺精细繁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然而琉璃其实分为三种:古法琉璃、台湾琉璃和水琉璃。这里所说的就是古法琉璃,用的是传统的琉璃烧制方法,最能体现琉璃的历史韵味和收藏价值。而台湾琉璃是一种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来的工艺品,起源于古埃及“费昂斯”工艺。水琉璃则是现在常见的仿制琉璃,工艺相对简单,成品也不如古法琉璃那般精美。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琉璃”与“玻璃”二词常被混为一谈。“琉璃”一词常指代珍贵的饰品,“玻璃”制品在清中期以前常被误认为是“琉璃”制品。中国人注重琉璃的装饰价值,西方人更注重玻璃的应用价值。

琉璃青龙 图源/图虫创意
外观: 玻璃的光泽度高且没有气泡,永久不变色;琉璃则光泽度相对较低会产生气泡,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古人还称之为“五色石”。
原料:玻璃与琉璃的结构和性质同中有异。二者的化学成分都属于硅酸盐化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琉璃的金属氧化物含量多,具有特殊金属色泽,而玻璃含有较少的金属氧化物,具有非常好的透光度和折光率。

▲玻璃器在古代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
硬度:玻璃的硬度较低,清脆易碎。琉璃硬度比玻璃高,但也比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工艺:古法琉璃是在特定温度下高温烧制而成,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因此成功率极低,成本非常高昂。但其稳定性好,历经百年,仍可光彩如初,更是可以永不褪色。而玻璃热铸成型,工艺简单,早已进入工厂化生产,成本低廉。

▲琉璃烧制过程 图源/图虫创意
价格:琉璃相对于玻璃来说,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而古琉璃更是在拍卖场上身价不凡,其精美程度也是玻璃所无法媲美的,因此价值要远高于玻璃。
当下,中国琉璃生产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北京等地区。受各地文化与匠师技艺的影响,市面上流通的琉璃作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采。
古法琉璃工艺历史悠久,老琉璃作品,宛如历史的瑰宝,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匠人的智慧。琉璃在古代曾是皇家贵族的专属物品,其制作技艺自古以来便非常考验匠人的耐心和精湛技艺,经过长时间打磨,琉璃制品的色泽和光泽自然而然地呈现。然而,传统琉璃工艺在现代的制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作时间长,技术难度高,成本较高等。

▲光影中的棕色琉璃马 图源/图虫创意
现在,专业的琉璃制品厂已将现代科技与古老工艺相结合。他们将琉璃制品的传统制作技法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此外,新的制作方式使得琉璃制品的质量和外观进一步得到提升,逐渐向更时尚、更高端化的市场定位。
那么什么是传承与创新共融的琉璃制品呢?传承与创新共融的琉璃制品是指在传承古法琉璃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来不断提升琉璃产品的制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打破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更好地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传承与创新共融的琉璃制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因为它们不仅具备传统琉璃制品的文化精神,还融合了现代工艺技术的优点。这些琉璃制品在工艺上更为精细,品质更优、耐久;同时,彰显出独特的现代美学理念,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和消费习惯。
传承与创新共融的琉璃制品已成为琉璃工艺异军突起的新高地,为琉璃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艺传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