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品王增丰《笑塑人生》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4-10 浏览量:3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王增丰著的《笑塑人生》(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和《漫塑美学思潮——众评王增丰艺术作品集》(王增丰主编)问世了,可喜可贺!

《笑塑人生》
《笑塑人生》的章节包括:一、艺术人生;二、(艺术)求索/随感;三、塑说;四、作品欣赏;五、艺术评论;六、艺术年表。此书是漫塑家王增丰先生对自己人生与艺术追求的小结,书中勾勒出作者过往的峥嵘岁月:儿时崭露艺术天赋;青年从军参战,几经生死考验;壮年叱咤商海,跌宕起伏;晚年回归本真,痴情漫塑,并成就于艺术……从此书的字里行间可见其履历丰富,幽默豁达,倾情艺术,明心见性……《羊城晚报》原总编辑张宇航称:“此书像王增丰的漫塑作品一样,粗犷里含着细腻,严肃中带着幽默,苦涩间蕴藏欢乐,为读者送上一份生活的回甘……”

《漫塑美学思潮》
《漫塑美学思潮——众评王增丰艺术作品集》则汇集了数十位专家学者、艺术评论家和媒体记者对王增丰其人其艺,及其漫塑作品的两百余篇评论文章,可谓:好评如潮,赞誉有加……

作者自塑像
王增丰系著名漫塑家、中国文艺志愿者、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手、“传承广州文化100双手”称号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增丰人缘极好,行业内和朋友圈众人都称其:“丰兄”。“丰兄”即是昵称,亦是尊称。我曾为王增丰撰写了一篇《漫塑,无处不“丰兄”》的评论文章,此文被选作《笑塑人生》一书的序言。漫塑,无处不“丰兄”的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是行内言及漫塑,无不提及“丰兄”,二是我们所看到的漫塑,多是“丰兄”的作品。

漫塑《马三立》
王增丰是一位睿智、幽默,既保留着童心又有所追求,洞明世事、至情至性的漫塑家。但凡见到“丰兄”其人,似乎都会联想到“漫塑人物”;输入“漫塑”两字在网上搜索时,屏幕便弹出一串王增丰及其漫塑的图文,不禁令人有“丰兄即漫塑,漫塑即丰兄”之感。

漫塑《罗汉百态之一》
漫塑,萌芽于原始社会初期的岩画和陶塑,起步于新石器时期,繁荣于汉代。我国的漫塑已沉寂了数百年,当下正濒临消逝。漫塑属于泛雕塑的范畴,是漫画与泥塑的结合体,既具漫画的元素,又有泥塑的基因。其通俗、幽默、朴素的视觉体验,以及泥土气息更贴近生活,贴近普罗大众,正好赋予王增丰无拘无束、广阔、轻松的漫塑表现空间。

漫塑《双枪》(黄永玉与张仃)
王增丰以老兵的执着与豁达,坚守初心,笑看人生跌宕;并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艺术的感觉,“轻松”拿捏世间百态,把自己所思所感以漫塑的手法呈现。他说:“每件漫塑都是我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我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其中。”数十载的文化积淀及艺术实践,其人生阅历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旷达感悟,令其漫塑作品既具有世俗情感,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人物个性特征,又超越世俗,富于人文情怀及浪漫主义色彩,令人观后审美于形,愉悦于心、并在品味中有所沉思、启迪与感悟。

漫塑《伊始》
从《漫塑美学思潮》中,可见众多专家学者、艺术评论家、新闻工作者及媒体因王增丰其人其作,而纷纷聚焦漫塑艺术,并对漫塑艺术展开多元而深入的探讨与评价,旨在全方位挖掘与展现当代漫塑艺术的美学价值。

漫塑《国之卫士》
王增丰在《漫塑美学思潮》序言中说:“此书并非单纯聚焦于某一艺术流派或风格的构建与完善,而是深刻关注漫塑如何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议题。它以一种深刻的“寻根”姿态,力图超越既有的文化界限与束缚,强调艺术思潮的留存对于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意义上,对漫塑艺术的批判性审视,实则是对整个文化系统的一次深刻反思与促进……”

漫塑《老来乐》
二十多年来,王增丰乐此不疲地在陶土捏塑之间构建梦想,制造开心与传播快乐,并将其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是何等的人生乐事!其漫塑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以艺术的名义,将传统的漫塑带入当今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幽默,带来笑声,还在于其将我国濒临失传的漫塑艺术承传下来,并培养后学,令传承后继有人,并令漫塑艺术登上大雅之堂。

漫塑《我爱潮州手拉壶》
如果说,漫塑,无处不“丰兄”的提法确实有夸张的成分。但作为我国当代漫塑艺术的代表人物,王增丰的漫塑,其学生与“粉丝”,其人其作在业界内外的影响,确实无处不在。

王增丰和他的学生
一种艺术门类,或曰一种艺术形式,如此“霸道”地被一个人“紧密捆绑”“如影随形”,或多或少可以说明王增丰的能耐及其在业界的影响力。无疑,在当今我国的漫塑领域,王增丰对漫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所作所为值得推崇,其人其艺值得致敬!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