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三晋窑火珐华器:不一样的瓷色诱惑 为时间留色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12-20  浏览量:91



珐华与琉璃应同属于玻璃釉料覆盖于陶瓷表面的器物,均以陶为胎,以釉装饰表面,无论是砖瓦还是器物均如此。从工艺品类划分,应归于琉璃范畴。


“珐”与“琉”之“珐”是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入铅锡的氧化物,以硝酸钾为助溶剂烧制的釉料,也称珐蓝、珐翠、珐紫等。“琉”是用铅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的釉料,以碳酸钠、碳酸钾的混合物作为助溶剂,主要呈色多为绿或金黄色。



山西珐华


珐华器,学名“珐华”“法华”或“粉花”,最早为元代山西地区创烧,因其装饰工艺是使用“沥粉”在陶胎上勾勒花纹,釉光明晰,纹饰华美,原名又叫“粉花”法华,也称法花、珐华;



珐华器出现于元代,那个时候的器物表面多为璎珞纹,多用于佛教法器,后期有了沥粉莲纹、人物故事等题材。至明代早期,多用于民俗活动、宗教法事以及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陈列等;







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耿宝昌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写道:“珐华—元代始烧,明代盛行。其产地在山西省南部的蒲州、阳城一带。器表纹饰以堆花沥粉技法做出轮廓而后填彩,分饰黄、白、蓝、紫、绿诸色,色调艳丽。


叶喆民在《中国陶瓷史》中提到,珐华是“以硝酸钾为助溶剂的陶胎彩釉器,分两次烧成,先在陶胎上以凸起的沥粉勾勒出双线花纹图案后烧制成器,然后在花纹间填以釉彩,再以低温烘烧而成。其釉色主要有孔雀蓝、孔雀绿、茄皮紫、琥珀黄等几种色调,所谓黄似金箔,紫如紫金,蓝如宝石,绿如翡翠的称誉”。


就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就陈列了很多的珐华器的代表作品,如果您对珐华器感兴趣,欢迎您来我们的展厅品鉴和选购呦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

实景展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就陈列了很多的珐华器的代表作品,如果您对珐华器感兴趣,欢迎您来我们的展厅品鉴和选购呦




元朝之后,山西成为历代珐华器的主要产地。从文献记载看,山西境内有蒲州(今永济)、霍州、代县、文水、平遥、介休、榆次、太原、朔州、泽州、高平、沁源、阳城、临汾等地区,在不同时段、不同朝代均有烧造记录。山西晋南的蒲州、平阳、霍州及晋东南的高平、泽州、阳城一带,出品最精。山西其他地区的珐华器,与晋南、晋东南风格迥异。




原文载于:山西工美产业联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