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李加林:丝路精神谱华章 锦绣未央铸辉煌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2-18  浏览量:0

2025年2月15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栏目《遇鉴文明》之“丝织千载、锦绣中华”开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李加林等,作为主讲嘉宾登台讲述如何以科技创新激活千年丝绸文明让传统织锦技艺“活”在当下,走向世界。

图片

图片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丝织千载  锦绣中华”。节目中,嘉宾们从一件1300年前中国产的加冕服说起,引领观众走进藏着锦绣中华年岁、绣着礼仪之邦祈盼的丝绸世界。

图片

李加林认为,从这件丝绸加冕服可以看出,中国丝绸特别受到欧洲贵族与艺术家的青睐。随后,李加林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的种类、织锦技艺进行了专业的介绍与解读。节目中,李加林还展示了自己独创的丝绸“黑科技”——能用五色丝线编织出4500种颜色的“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和“一人一衣一锦”的个性化定制特色旗袍作品。
一、开启“丝绸人生”
1979年,学美术出身的李加林怀揣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前身)丝绸纺织品设计专业,成为该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自此,李加林开启了他的“丝绸人生”。
1983年毕业时,李加林放弃了进入省级机关的“金饭碗”,选择扎根基层,进入杭州丝织试样厂。原因是他认为,杭州丝织试样厂不同于很多生产型企业,是一家研发型企业,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齐全的资料。在厂里,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看书,几乎通读了6万余种织物资料。这份执着与努力,为他日后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
1986年,李加林带着积累的学识与经验重返母校任教。过往的实践让他对传统织锦的局限有了深刻认知:色彩单一、工艺落后,千年技艺面临失传危机。他开始研究起了仿真彩色丝织技术。

图片

二、矢志创新超越
在传统织锦工艺里,图像多以“色块”呈现,色彩变化少,且“意匠色彩与组织结构相对应”这条 “铁律”限制着创新。如何打破常规,用有限的丝线织出无限的色彩?
经过长达数年的研究,李加林将数千种颜色归纳为5个系列,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最大限度显现出4500种颜色,彻底革新了世界各国沿用100多年的丝织图像表现方式。

图片

1998年,李加林团队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用28800万次经纬交织,织就12.8米长的丝织长卷,不仅再现原作神韵,更以真丝光泽赋予画卷新的生命力。这项创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图片

▲丝织长卷《清明上河图》

2004年2月2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的“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时任总理温家宝亲自为他颁奖。该技术项目还斩获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中国纺织界最高奖)等众多奖项,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丝绸行业的最高荣誉。

图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照片(左四为李加林)

此后,他相继推出《富春山居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将中国古代名画以织锦形式呈现给世界。2006年,他织造出世界最大独幅真丝国旗,采用三项专利技术,用5.9万根真丝交织成288×192厘米的五星红旗,为祖国华诞献礼。

图片

▲2001年6月 仿真彩色织锦画《富春山居图》面世

三、铸就国礼佳作
李加林的织锦作品形式多样,卷轴、画作、书籍、旗袍应有尽有,且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领导人。在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内,就珍藏了李老师团队的多项“黑科技”与国礼级织锦作品。

图片

图片

▲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曾赠予美国前总统布什韩国前总统朴槿惠

图片

▲彩色织锦肖像画《杜达夫妇肖像》

图片

▲彩色织锦肖像画《特朗普全家福》

图片

▲大型仿油画彩色织锦《金贵妃》

图片

▲彩色织锦屏风《四季祥和》

图片

图片

▲旗袍作品

四、挺膺文化传播
近年来,李加林的作品也活跃在各大世界舞台。
2019年,在巴黎凯旋门广场的“锦绣杭州・全球共舞—2019杭州全球旗袍日”活动中,李加林设计的花鸟织锦旗袍和红色旗袍惊艳亮相,尽显中国魅力。

图片

▲旗袍作品亮相巴黎凯旋门广场

2024年8月2日,由他参与打造的国礼青花系列家居产品青花椅被法国奥委会代表正式收藏,再次让东方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G20杭州峰会期间,他设计的织锦作品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图片

▲国礼青花系列家居产品亮相巴黎

他主持国家863计划“纺织品电子提花关键技术”项目,开发“全真丝独花织锦服装定制系统”,实现“一人一衣一锦”的个性化定制,让织锦旗袍既保留传统纹样,又融合国际时尚,成为“科技+文化”融合的典范。
图片

四十余载全身心投入织锦行业,用一根丝线串联起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在浙江理工大学这片创新沃土上,李加林正带领团队探索“元宇宙+丝绸”“智能定制”等前沿领域,让千年织锦在数字时代续写新的传奇。正如他所言:“文化传承不是重复历史,而是用今天的语言讲述昨天的故事,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智慧与美。”李加林的故事,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浙理人在科技创新与艺术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图片


李加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织锦工艺的开拓者和创立人。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质奖及多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多件作品被选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及重要外宾。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