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高等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孙长林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9-08  浏览量:319


编者按:
奔赴于田野的学人,是民艺之海的拾贝者,不仅捡回,而且将其连缀、雕琢,使之面貌别新、广为人知。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夸父,是寻美探知的慧者,也是与艺人们心心相印的劳民。
孙长林先生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山东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孙长林先生的开拓精神来源于他毕生勤于学习、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丰富的革命经历和管理经验,来源于山东发达的工艺美术产业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急需设计人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孙长林先生 1922 年生于河南省渑池县,1939 年17 岁时于本县乡师肄业。由于家境贫寒,在乡师边做校役边读书,深受艰苦生活磨炼和师范精神熏陶,打下了勤于学习、热爱教育的思想基础。肄业当年考入山西抗日决死队军政干校,既参加革命,又继续学习。在当时条件下,他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位难得的文化人。后分配到八路军 115 师晋西陈士榘支队政治部工作,1940年随军由山西转战山东,在整编 115 师教导第二旅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从事对文化和思想水平要求较高的政宣工作。1943 年调配到山东地方政府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为他以后主管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二轻系统生产积累了管理经验。
1978年8月,孙长林(右一)陪同谷牧副总理(右二)轻工部杨波部长(右三)参观山东工艺美术品在北京的展览
孙长林先生热爱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就开始收藏、鉴赏和研究传统和民间艺术及当代书画。20世纪中期调至山东省二轻厅工作,因工艺美术是他主管工作之 一, 经 常 到 全 省 各 地 调 研、发掘传统和民间艺术品,拜访老 艺 人, 不 时 也 到 省 外 考 察。半个世纪以来,孙长林先生已是享有盛名的艺术收藏鉴赏家。他不是一般的收藏爱好,而是认真探索、研究,对每件藏品的来源、年代、特点、品位及内涵都有精到的把握和记载,几十年如一日,成就了他的学者气质,打下了开拓高等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专业基础。
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是文脉兴盛、名家辈出之地。孔子、孟子、孙子、墨子、王羲之、张择端、辛弃疾、李清照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星汉灿烂,光照千秋。千百年来,齐鲁人也形成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山东物华天宝,得天独厚,历来有发达的手工业、手工艺,至 20 世纪 80年代,山东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创汇均列全国各省首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产业更是蓄势待发,但是遇到设计人才匮乏的瓶颈——山东工艺美术产业设计人员与职工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急需培养设计人才,设计水平也亟待提高,是时代呼唤高等工艺美术学府的诞生。这是孙长林先生开拓高等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1982年,孙长林(右)陪同张仃先生(左)登泰山
孙长林先生主持二轻厅建院筹备小组,对筹建工艺美术学院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多次向省领导作了汇报。1982 年 9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82】120 号文件》批准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前身。从此,诞生了当时全国第三所、也是唯一省属工艺美术高等学府(虽然暂名“分院”,但实际是独立建制,与其他高校同等规格待遇),标志着山东工艺美术教育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始了初创阶段。1983 年 2 月,中共山东省委任命孙长林先生为学院党委书记。
2006年10月,孙长林(左)与张道一(右)在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云南昆明年会上合影
人才是创业之本。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的办学起点是很低的:技校阶段不过五年,中专阶段也不过五年,办学历史短暂;省政府批准建 校 时, 只 有 37 名 教 师,其 中 只 有 一 名 高 职 教 师,基础设施薄弱,经费、师资不足,困难重重。任务千头万绪,培养、提高现有师资队伍和调进一批骨干教师成为首要任务。
孙长林书记、谭明甲院长等院领导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抓紧培养现有师资。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我院举办为期两年的“助教进修班”,由名师指导,强化教学。并鼓励、安排青年教师报考老校名校,解决学 历,提高水平。或外出进修、就近进修。
二是抓紧调进一批骨干教师,充实各专业学术梯队。也调进一批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机构。三是聘任名校教授及社会名家二十多人为我院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来我院上课、举办讲座、参加学术活动,作为我院的师资补充和学术支撑。这一措施非常成功,所聘人员几乎人人都履行了职责。即使是老先生也欣然前来,如吴冠中先生来搞讲座,郑可、祝大年先生来上课,张仃先生多次来参加活动、指导工作。他们的到来对全院师生是一种鼓舞,校园内经常洋溢着学术氛围。
孙长林先生与中国当代许多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相识、相知,其中不乏大师,都是他的朋友。他尊重学问,兼容并包,有人格魅力。他本身也是一位气度不凡的书法家。新兴学校的号召力,孙长林先生本身的号召力,都是人们乐于来聚的原因之一。
2000 年5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聘请孙长林(左一)、张道一(左二)为名誉院长,立者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一民 
专业设置以社会急需为导向。改革开放前,工艺美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是以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为主,其特点是手工艺占很大比重,与现代化经济、高科技产业和环境联系较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强大,工艺美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已由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为主转为以现代设计艺术为主,其特点是日益与现代化经济、高科技产业和环境密切结合,极大地开拓了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教育的领域,提高了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教育的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
我院初创时期确定专业设置也是办学的首要任务,是调配师资的依据。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工艺美术专业处于一个由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过渡时期。我院第一批设置的织绣、装潢、工业设计、服装、工艺雕塑五个专业,体现了既面向二轻、又面向全社会的考虑,是正确的。山东抽纱、地毯、刺绣、编织等产业规模、产值均列全国各省前茅,是山东二轻产业的强项,所以设置织绣专业;装潢覆盖面广,所以设置装潢专业。其他专业的设置也体现了既面向二轻又面向全社会;既重视传统,又向现代拓展的特点。
2002 年7月,孙长林(右)与潘鲁生(中)一同拜访庞薰琹夫人袁韵宜(左)
20 世纪 80 年代,我院毕业生供不应求,90 年代也分配畅通,证明了我院作为一个新兴高校设置的必要性和我院专业设置的正确性。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社会愈现代化,愈显其价值。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也应根植于传统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丰厚的土壤,传统艺术是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重要特色之一,如果我们始终追求与时俱进的理念,适时拓展新兴产业,我院就会长盛不衰。迄今我院已拥有以艺术学科为主体并延伸至文学、工学相关专业共 14 个本科专业。我院于 1983 年 6 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大学生,也是“试招生”。决定先在织绣、装潢两个本科专业分别招收13 名、12 名学生,共 25 名。当时我院还有一批在读中专生,也把他们纳入各系统 —— 施教管理至毕业,停止招收中专生。1984 年五个系全面招生。至 1985 年秋季开学时,我院已有本科生 76 名、专科生 100 名、专修科生 47 名,共 223 名大学生。从 25 名到 223 名大学生,三年时间学生数量增长 9 倍,虽仍是“袖珍高校”,却显示出兴旺之势,我院很快成为公认的热门高校。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教委对全国高校实行“坚持方向、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方针,我院学生数量增长放缓,到 1997 年仅有 560 人。按照国家教委和省教委指示,我院于 1996 — 1998年倾全院之力,大力进行教学建设,进行了为时三年的教学工作评价工作(第一次本科评估)。按照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三大系列,教学经费、师资队伍、教学基地、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了 4 个指标体系及 61 个观测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教学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教学工作评价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我院最重要的教学建设。自 20 世 纪 末 至 21 世 纪 初, 高 等 教 育 开 始 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2000、2001、2002 连续三年扩招,使我院在校生数量由长期数百人增长为2250 人(2002 年秋季开学数),标志着我院与全国高校同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不仅招生数量增加,招生地区也先后由省内定点到全省,由省内到省外的跨越。至今,我院已拥有各类各层次在校生七千余人。孙长林先生于 1986 年 9 月退居二线,但他就像一位在职人员,始终热情参与学校工作,只要需要,有请必应,他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学校。
2007年12月,孙长林于家中书房
孙长林先生自 20 世纪 50 年代就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重视机构建设和人员调配,抓紧建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学校很快走上正轨。1983 年 4 月 30 日, 学 院 召 开第一次全院教职工大会,公布了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总务处和染织、装潢两个系等机构的临时负责人,高校阶段各机构开始运转,迎来第一次招生。1984 年 12 月,正式任命了全院所有机构包括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和五个系的负责人。同时教务处和各系抓紧修订全院和各专业教学计划、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各专业第一批教材。孙长林先生深知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特点,重视教学实践和实习条件的建设,学校设立实验厂,各系也注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院创建之初时,孙长林先生已年届花甲。当时条件差,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有同志讲,从市里到学校骑自行车上班是一路上坡,校门前路未修更是一路颠簸,但看到前面有一位白发长者(孙长林先生)骑车上班,就感到自己累点不算什么。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以后学校领导配备了吉普车)。学校虽然弱小,但师生员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建设一所新高校,大家充满热情,乐于奉献,渴望做出成绩,希望社会了解我们、承认我们,学校里洋溢着勃勃生机。
1986年秋,孙长林(左)与祝大年夫妇在山东济南红叶谷
孙 长 林 先 生 于 1986 年 9 月 退居 二 线, 迄 今 已 25 年。25 年 来,他怀着对学校的深情,始终像在职一样关心、参与学校的发展,继续为学校做出重要贡献。1986 年 9 月孙长林先生退居二线时,我院名称仍是“分院”,要求国家教委补办我院独立建制手续,更名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全院师生员工一致心愿,是新一届党委、行政领导的头等大事。
在高学智书记安排下,院教学行政负责人自 1987年 10 月起至 1992 年 4 月四年半的时间内除向省里汇报工作外,也多次赴京直接向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司领导汇报工作。院领导深知、借重孙长林先生的经验和智慧,关键时刻邀请他一同前往国家教委汇报工作,孙长林先生欣然同意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司领导为我院数年连续赴京汇报的苦心所感动,为孙长林先生对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于 1989 年 9 月亲自率组来我院视察, 听 取 了 我 院 工 作 汇 报,观看了我院专业录像和应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展览,检查了我院办学条件和环境,对我院的发展深表满意。1992年 4 月, 国 家 教 委 以“教 计【1992】69 号文件《关于同意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通知》”批准我院独立建制,更名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标志 着 我 院 建 院 任 务 的 完 成。我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2 年 4 月孙长林先生80 寿辰时,将自己珍藏的中国陶瓷、民间年画、汉画像石拓片、民间玩具、民间剪纸、古代玉器及部分书画共计 4625 件 ( 幅)无 偿 地 捐 献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这一盛举影响巨大,学院举行了隆重仪式,并由学院建立了“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又相继设立了“孙长林奖学金”,出版了《孙长林艺术收藏丛书》。这是孙长林先生对学校的又一重大贡献,每件藏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的研究、他的情感。这一大批艺术品是极具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财富,是难得的实物教材,是永远的教学资源。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如某系列藏品还不够配套,孙长林先生再自掏腰包千方百计买齐补上,边买边捐。他在精神上已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融为一体。如此奉献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孙长林先生也非常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协助有关部门做学生工作。多次为学生搞讲座,讲评传统和民间艺术。孙长林先生对学校的关心和贡献表现在方方面面。
2006年,孙长林(右三)参加鲍家虎、曹根娣画展留影
2002年5月,孙长林(右)拜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尚爱松夫妇
孙长林先生是一位开拓者,是一位奉献者。他德高望重,德艺双馨,贡献巨大,是一位榜样。愿借他九十寿辰之际,向他表示深深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他健康长寿。我想这也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情感和心愿。


原文刊于《民艺》2022年第三期

本帖编辑 |  宫楚涵


作者简介
张一民(1943年-2021年),原名张逸民,出生于山东滨县,1963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受张光宇、庞薰琹、张仃、袁运甫等先生的影响,长期致力于壁画艺术、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装饰性与形式美探索及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壁画家,曾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原文载于:中国工美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