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姚建萍:愿为当代苏绣发展贡献一生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5-01  浏览量:2314



姚建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学艺(1990—1994)出不了家门,进不了师门。

姚建萍生于1967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镇湖人。作为一个镇湖姑娘,不会刺绣是要被人笑话的。镇湖姑娘都有一双“巧手”,而她也从小跟着妈妈采桑叶、养蚕、刺绣,十七岁时已经是乡镇上绣花的一把好手。
后来,姚建萍有幸在苏州刺绣研究所看到过一次前辈老师的大作,当时便震惊了,原来刺绣可以绣的这般好!此时的姚建萍心底起了波澜,再无法平静。


 

1985年,姚建萍放弃了高考,自此将刺绣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针尖上的功夫,养活自己已不成问题,但同样是做刺绣,她心里总惦记着研究所里前辈们的大作,她想再学艺,学绣人物绣,把苏绣中的雅致及韵味学到手。由此四处寻师,然而寻师三年,碰壁三年。1989年,正当姚建萍大女儿8个月大时,她却接到了一个不安的电话,“我是徐志慧,建萍,我退休了,可以在家教你,你还学吗?”
一边是梦寐以求的求学机会,一边是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姚建萍左右为难,但一想到自己的绣花针下,可能绣出像前辈老师那样精彩的作品,她还是下定了决心:做一个“狠心”的妈妈。

 

 

徐志慧既是姚建萍一生的恩师,也是她情同母女的“干妈”。在老师家的日子,姚建萍像一块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一样,埋头苦学,从基础针法到人物肖像绣,她学得如痴如醉。徐志慧曾说过,姚建萍是最用功、最出色的一位学生。
学艺的日子里,姚建萍每月回家一次,踏着星光坐末班公交车三个小时到小镇,再步行近两个小时到小村庄里,看一看家人和早已熟睡的女儿,而第二日吃过中饭便要返回老师家。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整整坚持了四年。



 钻研(1995-1998)坐稳冷板凳,我不盲目。

1994年,姚建萍学成归来,刺绣技艺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从花鸟绣到人物肖像绣的突破,并开始创作肖像作品《沉思》。她独自在这件作品上钻研,绣错了再拆,拆了再试,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最终完成了她自己的一场突破。

 

苏绣《沉思》


《沉思》在1996年镇湖举办的苏绣精品展,荣获一等奖,1998年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引起了业界的轰动。

 


苏州当地政府兴建了镇湖刺绣一条街,镇湖成为全国刺绣的开放市场。面对这一波“开店潮”,姚建萍又是两难,不是不想赚钱,但她更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作品上,她只喜欢“做刺绣”。1998年,姚建萍创办了镇湖刺绣研究所,关起门来研究刺绣技艺,并创立了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培养精英队伍,一心以创作苏绣顶级作品为使命,和团队一起“坐稳冷板凳,初心不改”。

 


突破(1999-2009)绣随时代,我不停歇。

2000年,姚建萍提出“绣随时代”的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9年,她已连续四度获得山花奖,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对她来说,这些荣誉同样也是压力,鞭策她不敢松懈,时刻谨记传承的使命。
从1998年开始,姚建萍率领团队专注研发,开始了刺绣稿件的原创探索之路。苏绣除了传统题材,也可以融入时代,绣出当代精品。这时,姚建萍得到了刺绣设计研究的资深专家朱龙泉先生的支持,一起为苏绣的原创深入研究,探索实践。

 

 与朱龙泉先生一同设计研究


2008年,在“绣随时代”的创作精神引领下,姚建萍朱龙泉合力,带领团队费时3年多,共同创作了大型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作品被藏于北京奥运博物馆。


《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



攀登(2010至今)针融百家,艺开新境。

2010年之后,姚建萍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她已不甘心让苏绣停留在“工艺”阶段,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江山如此多娇》《春早江南》《海纳百川》《丝绸之路系列》《玉兰飘香》系列等主题作品,都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作品。

 

 

苏绣《海纳百川》


苏绣《丝绸之路-西出长安》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著名画家董希源与姚建萍共同创作的这幅《玉兰飘香》在迎宾大厅内成为了一道特别风景线。
 

苏绣《玉兰飘香》


苏绣《玉兰飘香》细节图


2015年9月,姚建萍被授予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国旗下,姚建萍深深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使命感,她决定要回馈苏绣,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5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针融百家·艺开新境——姚建萍刺绣艺术展”,成为了第一位叩开中国美术馆大门的当代刺绣艺术家。

 

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苏绣《丝绸之路-满载而归》


2019年7月,姚建萍参与组织并领衔参加了中国美术馆“锦绣中华——江苏刺绣艺术精品展”,让整个刺绣行业老中青三代人,共59位刺绣人的作品,以集体面貌亮相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努力推动刺绣行业的发展进步。

 


 苏绣《锦绣河山》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从1996年起,姚建萍带领团队多此为祖国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苏绣作品,姚建萍获得了“国绣手”的美誉,她的团队也被外界评为“国礼团队”。


苏绣《培尼亚与里韦拉》


苏绣《岁月如歌》



苏绣《仕女蹴鞠图》



品牌化道路

自1998年起,姚建萍和团队竭尽全力为当代苏绣传承发展奋斗,始终捍卫“姚建萍刺绣艺术”的品牌理念——源自苏州,绣美世界,在传承中创造以绣文化为核心的卓越东方美学品牌,她们是践行者。

 

姚团队部分成员


如今,新一代传承人再次启航,坚守“姚建萍刺绣艺术”的艺术高度,同时努力传递非遗的生活温度,因此建立了“姚绣”品牌,创造有温度的非遗生活。


 

姚绣以苏绣为核心,传承为使命,设计为方法,将工艺美术的媒介与形式拓宽,探索非遗回归生活的理想方式,活力满满的年轻人团队研发设计了一系列原创时尚的非遗生活美学产品。 


 

姚绣同时还开设了教研课程,拉近了古老非遗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为热爱苏绣的大家提供了一个有活力的非遗苏绣的传承、学习、交流、共享平台。古老非遗的更多可能性正在上演!
“人生在于选择。我选择了苏绣作为一生的事业奋斗,不断探索,不断追梦。我愿竭尽全力上下求索,为当代苏绣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所有。”未来,姚建萍仍将继续用小小的银针演绎她的刺绣梦想,将这份融进血脉的热爱,化成永不止步的动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她将一直在路上。

供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