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尹定邦:一切皆设计,无处不设计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55

作为公认的我国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先行者和启蒙人,作为中国现代设计中产业、教学和研究工作一体化的典范——尹定邦先生开创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广州美术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率领广美师生先后创办了三家著名设计企业;专心致志教育培养了大批设计及设计教育人才;同时还兼任了多所大学的教授职务……引领并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和专业化的进程。


广美本科设计教育的学分

80年代就受到国际认可

今天中国的设计教育是万马奔腾,三四十年前广美的设计教育,可谓是一骑绝尘。当时为什么会跑得那么快呢?首先是因为我们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领风气之先,在当时全国都还没搞清楚什么叫三大构成的时候,我们广美的老师,70%的专业老师,个个都是构成的高手和构成教学的高手了。也就是说在设计的基础教育上我们走在全国前面。

1982年9月至1983年1月,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全国医药包装装潢第一届培训班,主要培训“三大构成”。前排左起:1.高志,2.蔡克振,9.刘露薇,11.应梦燕;第二排左起:2.尹定邦,3.李立基,4.高永坚,5.郑餐霞,6.胡一川,7.吴表凯;第三排右一为刘达銮

1995年,广州美术学院院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设计学科被公认为“居全国同类教学前列”

广东高教局检查广美工业系教学工作

做设计不是画牛、画马、画猪、画山、画水、画人,我们设计的是汽车、飞机、机床,包括矿泉水瓶、麦克风,跟自然形象全都十万八千里,所以靠画素描解决不了设计的基础造型问题,必须有自己的专业思考。我们创造的是价值形态、功能形态,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我们设计教育的本科生到欧美留学,是国内唯一被承认学分的学校,就因为我们的设计基础教育已经赶上国际水平,而且得到国际的公认。

我们有个学生到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去读书,他很开心地告诉我:“尹老师,一门课2个学分、3个学分甚至4个学分,这里的本科总共有30多门课,一个学分要交400美元,我在广美读的这些课程,学校全都承认,不用再修了,所以我就补了一两门课,补了几个学分,交了一千多美元就能读研究生了,省了两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两万美元是好大的数,相当于20万人民币。我们其他到伦敦金斯顿大学服装学院去读书的学生,到法国去读书的学生,也都全部承认学分。

后来我问过这个去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读书的学生,拿我们广美跟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这个学生是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最优秀的学生——学校1000多名学生中,拿全额奖学金的就两个,他是其中一个。他当时回答说:“该有的都有了,缺就缺两个字——认真。”

该有的学问我们都有了,该干的活也都干了,就是在“认真”这个态度上,我们的老师有差距,我们的学生也有差距。这是到现在都值得我们思考的。


集美解决了设计理论、基础

跟实践的矛盾问题

1982年我们把王受之先生调过来了,这是一位脑袋特别灵、嘴巴特别快、记忆力超强的老师,他说话那就是动机关枪,比我的嘴巴厉害多了。当年广州美术学院号称有三张“”铁嘴”,王受之一个,李正天一个,第三张嘴才是我。

王受之先生一来,半年时间就把世界工业设计史拿出来,再过半年把世界平面设计史拿出来,再半年把世界建筑史拿出来,再半年又世界服装史出来,也就是说把设计史中最热门、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都一一整理了出来,然后是价值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都拿出来,建立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集美公司门面
有基础,有理论,但要来真的,谁给你活干?谁相信你呢?于是1985年咱们就把集美公司成立起来,解决设计理论、基础跟实践的矛盾问题。

由一个小小的招待所、一个大企业的小卖部开始干起来,慢慢干到五星级宾馆。到后来,国内的五星级酒店,除了欧美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公司做的之外,其他的七八十家五星级酒店基本上都是集美做的。

所以在实践这个环节,我们掌握了五星级酒店的建筑、安装、装修等技术,这是当时全国其他高校都很难想象的事。

若干年之后,全国才有第二所大学做了五星级宾馆。而我们已经做了七八十家了,我们是由原来的三年做一家,一年做一家,半年做一家,到后来三个月做一家,到最后一个月一家五星级酒店,因为在技术上已经高度成熟了。

在做电视广告上,我们也早早就掌握了电视广告设计制作的全套技术。当我们做了1000多条电视广告,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的体育广告大赛、平面广告大赛,而且把奖杯奖状都拿回来的时候,其他的很多院校还没有多少概念。

我们把社会的资源变成了学校的财富,这就是集美的功绩。我有几个学生跑遍世界,说教育脱离实践是全世界教育的通病,而我们学校成立了集美,有效地克服这个通病。

所以当年我们的设计教育能够走得快、走得好,是我们的技术优势、理论优势、实践优势和基础优势在起作用。这是缺一不可的。

1999年,我院集美公司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获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类铜奖

我院集美公司设计的广东美术馆,获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2001年首届全国建筑工程装饰金奖

1994年集美设计的《东莞银城大酒店》,获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


“压缩饼干”式培养

成就了一帮人才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院有位老先生潘昌侯。潘先生曾经跟我说:“我们工艺美院教的设计效果图,哪是什么设计效果图啊,就是公仔纸。”连环画上的形象叫公仔,连环画在我们广东叫公仔书,是画给小孩看的,就是画得好看。而设计的结构、材料、空间、功能、布局,包括艺术心理、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全部没有。所以他说:“我们工艺美院学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学生美术基础非常好,艺术思维能力和创意非常强,可是结构、工程、力学都不懂,如果二年级、三年级到清华建筑系去学习规范的造型设计,比如商场、美术馆、体育馆、剧院、民居、办公楼,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布局,和力学、设备的装配,这些学回来,到了四年级,回来在艺术上再深造一下多好。但是没人听我的啊!”我说:“我们广东人会听你的。”

回来之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来找我,他说:“尹定邦,你能不能够把你们今年毕业的最好的学生分几个给我?现在国外那些工程师、建筑设计师,他们是创意非常强,新结构、新工艺、新造型,猛往前推,我们在中国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设计师,有新创意。但是无论国外哪一个新的建筑出来,在中国我们找一个结构工程师,把它的施工图纸画出来,然后建造出来,随随便便我可以找一万个。这就是我们中国建筑的现状,我们缺创意方面的人才。”我说:“这样好不好,我挑20个学生,你去培训他们一年,你教他们一年,谁优谁劣,谁最适合你们的要求,你一清二楚,比我稀里糊涂推荐要主动得多。到时候学完了,你挑谁去你那里,剩下的我全包。”就这么定下来。我到学校一讲,读完三年级的学生,愿意选建筑的,自己报名。结果是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雕塑系、教育系和我们自己设计系的学生,全部都来报名,最后挑了20个送过去。他让最好的教授来教这20个人,“压缩饼干”,辛苦死了。最后这帮人出来了,集美打天下就是这帮人。

今天,我们的知识结构适不适应新时代?这是值得参考的。

《尹定邦设计论文集·设计目标论》(2004年

《尹定邦设计论文集》(2004年


按生活实际、生活体验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获得认知

我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教设计的。我当年教设计时,要同学们设计饼干包装,我就跑到市场上把所有牌子的饼干都买回来,冲好茶,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先按照价格把饼干分开,再按照口味把饼干分开,然后大家就着好茶尝一尝饼干,再想想应该怎么给它设计包装,完全按生活实际、生活体验来做,让产品的包装设计和价格相匹配。

那时候业内还送了我一个“中国香烟的包装设计之王”的称号。有一年我被亚洲最大的卷烟厂邀请去讲香烟包装。公司老总把销售经理从亚洲各地、全国各地都召回到玉溪。我让公司员工先到市面上买几百包香烟,从5块钱一包的、到10块钱一包的、15块钱一包的……直至50块钱一包的、100块钱一包的。然后让销售经理们看着包装以盲猜方式把烟按价格分开。分完之后,我再让坐在第三排的人上去,按照香烟盒子底下的价格调整。一调整,公司老总就感慨了:“我这些都是搞销售的经理,他们都错得一塌糊涂,看来设计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设计是一项科学研究。以后包装设计部就归研究院领导。” 

我教设计就喜欢这一套,把所有学问让他们在玩之中去认知。

尹定邦老师给学生讲构成课

1998年1月,“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设计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变成问题



不久前获国家教材奖的《设计学概论》已经经历过四次修订,这本教材历久弥新,发行广泛,尹定邦认为:到现在都备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国内设计理论界的力量很单薄,有那么极少数的几个人愿意往这里边下功夫,但他们往往缺乏实践体验;有实践体验的人,不愿意去搞理论。理论的收入是实践的收入的1-3%。设计学科的理论发展任重而道远。


当下,国家非常重视文博事业的发展,集美也肩负起国内诸多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的展陈设计,作为集美的开创者尹定邦倡导:展览会实际上是一个精神空间。怎么建构这样一个精神空间呢?一个展览里面一定要有一个类似的精神中心,然后延生出第二层的、第三层的精神空间架构。现在的展览都是民主式的展览,就是说观众能够自由地出入任何一个空间,但在严密的精神空间结构之下,不管你从哪里进去、怎么进去,都会被这样一种精神架构所感染、所触动。最初我们正是按照这样的精神空间架构去布展,一次、两次、三次……到许多次,我们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说明了从一个庙堂的精神空间到一个展览的精神空间,这样一种迁想妙得在实践上是成功的,我们的展陈设计就这么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变成了全国的最高点。
今天展示历史文化、红色历史、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性要求,展陈设计自然越发重要起来,所以这条路集美还可以好好地走下去。当然了,市场永远处在变化中,我们要看到新的、挖掘新的增长点,不能只停留在展陈设计上。
如今已过六旬的尹定邦仍然坚持天天看电视。在他看来:你不要觉得所有的时事、电视剧都是跟你无关的。他目前正在写的一个稿子《设计要素》,第6点是设计资源,第7点就是设计问题,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变成问题。我20年前就开始关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了, 世界上的坦克大战就那一次。德国的坦克做得很精致,很讲技术,是铆钉的。苏联的坦克则是铸的。铸的和铆的,你想一想它们的效果。铸的坦克是一次成型,生产速度很快,成本很低,而且很结实;铆的坦克,生产速度慢,成本高。所以德国坦克做1辆坦克的钱,苏联可以做5辆;德国生产1辆坦克的时间,苏联可以生产5辆。爬坡,德国坦克没有苏联坦克爬得高,续航,德国坦克的油箱储油量远不及苏联坦克,你的油一用完,就只能当缩头乌龟,等着别人打你了。火力,本来德国坦克是更强的,但量不够。因此这个大会战以德国坦克大败收场。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设计成本、制造速度和整个的机动性能,苏联坦克都占优……所以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在别人看来是一场战争,在我看来,就是设计的较量。一切皆设计,无处不设计。
个人简介
尹定邦,1957 年考入中南美专附中,1960 年升入广州美术学院。1965 年毕业留校,于工艺美术系参加工作,从助教开始到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历任教研组长、副系主任、系主任、设计分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