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黄小明:以刀为笔 谱写东阳木雕新篇章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32


□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在被称为“中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黄小明。这位木雕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同时始终与时俱进,赋予了东阳木雕新时代的审美与价值。日前,杭州日报记者走进了他的木雕艺术馆,听他畅谈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人生……





INNOVATE
突破传统“雕”出新意



漫步艺术馆,展厅内呈现的大多是其最新创作的作品,用“耳目一新”这个词语来形容黄小明的作品再合适不过了。


一楼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放置了一套乾隆皇帝宝座,仿佛无声述说着黄小明为北京故宫复制“国宝级文物”的传奇经历。2005年,黄小明主持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皇帝金漆蟠龙宝座、金漆雕龙围屏和地台的复制工程。要复制一把200多年前的皇帝宝座,其间难度之大,令人无法想象。


《乾隆寶座》(金絲楠木)


黄小明表示,为了做好这一项目,那段时间他夜以继日地搜集各类书籍资料中有关乾隆宝座的相关记录,对古代宫廷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三次到沈阳故宫现场测量数据。


通过绘图、选材、雕刻、大漆、贴金、罩漆等数十道繁复的工序,历时近两年终于复原了“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宫殿宝座的辉煌风采。这套经典之作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并被视为东阳木雕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金龍聚寶》(椴木、緬甸花梨、大紅酸枝、竹絲鑲嵌、24K真金箔)


在艺术馆斜对面,还有一座“个木园”。那是黄小明历时四年建造的全木雕花楼,融木雕与建筑于一体,以古法技艺结合现代居住功能。它是一座园林,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座东阳木雕的“博物馆”。


创意源于生活,同时也需要融入个人的巧思和无限的想象力。在“个木园”里,大到雕花门板房梁,小到灯笼窗花,甚至是铜雕的莲花座水管都别出心裁。


《立根搏雲》(楠木、椴木、菠蘿格)


从艺多年来,黄小明始终坚持“创新永远,创意无限”,他创作的每件木雕作品,既汲取东阳木雕的传统印痕,又张扬独立思考的强烈个性。


他独创的“速写木雕”“超写实木雕”“竹简式木雕”“取景框木雕”,无一不是根植于传统而突破传统,同时在不断的创新之中获得了传承可发展的生命力。

 


VITALITY
为木雕注入时代活力



黄小明如今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16岁起开始学习木雕,从此走入东阳木雕的艺术殿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基础,他从一名木雕学徒成长为木雕大师。


黃小明木雕博物館五樓非遺傳承館


在位于五楼的传承馆里,详细介绍了东阳木雕总厂8位创始人的艺术历程。黄小明师从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属“木雕宰相”之称的黄紫金第三代嫡系传人。


多年来,他始终践行“守护非遗,传承技艺”的时代使命和担当,通过在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学术讲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举办艺术展览,开展包括美国、法国、斯里兰卡等国的文化交流等,提升东阳木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琴棋书画》(海南黄花梨)


同时,运用网络授课和视频直播讲解等多种与时俱进的方式,让东阳木雕传承走进大众,走进生活。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非遗传承人后继无人的困境。黄小明作为金华市政协委员,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就是非遗传承发展。他坦言,在自己的招徒过程中也碰到了传承人难找等问题。在他看来,如今能够真正沉下心去学习、坚持下去的人实在太少。



黃小明大師在創作


“现在的年轻人心态相对浮躁,他们只看见了大师获得成功的光环,认为3年、5年足够成为一名大师了,这不太现实。”


他说自己在做学徒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要成为大师,“我们这一代人学手艺的时候,都认为学手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一心想着我要做的比别人更好,要付出加倍努力。”


“大師招徒”活動現場


为了行业的发展,黄小明一直身体力行、亲力亲为。2016年,他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寻找优秀传承人群,共招收了21位木雕徒弟,陆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在他的带领下,“黄家班”写下不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与发扬的故事。


此外,他还多次向政府提议能够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吸引年轻人加入进来。同时,他也期盼着有更多的国大师出现。



EXHIBITION
期待60岁时办纯艺术展



近些年,黄小明一次又一次地将东阳木雕艺术搬上世界舞台:他为2016G20杭州峰会主会场、萧山机场专用候机楼、西湖国宾馆宴会厅等场所创作了各式大型壁挂、中式家具及木雕装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启幕,黄小明用作品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展示东阳木雕艺术的无限魅力。



由中宣部举办的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评选中,黄小明榜上有名,成为木雕界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家。“获得这项殊荣也是社会对我的肯定,同时也激励我更努力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对于黄小明来说,身上的光环越多,其责任就越大。多年的汗水与收获,离不开自我的探究和总结。



“多年的创作历程下来,如果不做梳理和总结,可能做来做去还是逃不出传统的禁锢。现在我已经有些很多新的雏形作品在构思了,有几次跟几个艺术家交流,他说你做出来完全是不一样的一种表现形式。”


《九龍戲珠》(椴木)


今后,黄小明倾向于创作更多纯艺术的作品。同时,他想更好地运用“两条腿”走路。


“一是针对客户的作品,偏重于实用性能;另一种是完全是从我的思想迸发出来的个人创造,比如禅意、文化的,让人看了第一感觉是我们也不断用心传递文化,这很重要。”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从没想过放弃,四十年的与木为伴,木雕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喜欢这个行业,它是我一辈子最伟大的事业。”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