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 匠心逐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秀云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34



殷秀云大师


殷秀云,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工作室被中国轻工联合会评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秀云非遗传承基地》。


殷秀云大师视频雕漆

殷秀云大师从事雕漆工作已五十余年,设计水平精湛,在雕刻技法上,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她开创了雕漆作品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新风,在人物的创作上,融入立体雕塑和象牙雕刻技法,把人物的体貌和个性表现的惟妙惟肖。





《鼎盛中华》

设计者:殷秀云 郭鸣 贾亦显  


制作者:殷秀云 苏启明 宋秀珍
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创作的雕漆大鼎《鼎盛中华》,将“开国大典”油画,用雕漆的浮雕技法表现出来,殷秀云大师将雕漆与金漆,牙雕、玉雕、花丝、景泰蓝等工艺相结合,丰富了雕漆作品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风格。


《鼎盛中华》局部


经设计造型图稿,锻铜内胎,髹天然大漆240多道、漆厚12毫米,手工雕刻、磨光历时两年十个月完成。《鼎盛中华》的问世,在传统雕漆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上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是取青铜器“后母戊”鼎的造型,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展示了歌颂、赞美祖国的主题,是具有浓郁特色的纪念性优秀作品。二是在工艺技巧上进行创新,丰富了明清工艺技法。在纹样上寓意民族团结和新中国的60岁生日,以连绵不断的回纹象征祖国昌运恒久,以四方神表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红楼梦人物大瓶》
制作者:殷秀云 宋秀珍 杨秋燕



《锦绣中华大鼎》

《锦绣中华雕漆大鼎》重四百斤左右、制作规格为铜制胎体、高1.55米、寛1.28米、厚0.95米,天然大漆髹涂270道。造型采用后母戊大鼎的造型。四面开光图案为长城的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和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表现了中国古代絲绸之路和祖国壮美山河!



《锦绣中华大鼎》侧面


作品边饰图案用青铜纹和繁复的带状回纹装饰,底部图案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整体造型图案和雕刻、精美、规整、形态精准。在精致的雕刻之中又给人以雄浑、壮观、大气磅礴之感。



《古琴四曲挂屏



《古琴四曲挂屏局部
作品以中国古琴造型之伏羲和仲尼二式为挂屏外形,并选四支古琴曲《高山流水》《阳光三叠》《汉宫秋月》《昭君出塞》为创作题材,以深入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古代文人、诗人的情怀和女性无奈的命运。作品以景以物抒情,扣和了古琴曲的优美曲调,构图丰富、精美,雕刻细腻、生动;整套作品从外形到内容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性。此作品为2016年“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金奖、珍品奖作品。



传统剔红工艺折扇》

雕漆制作:殷秀云



《传统剔红工艺折扇》局部


郑高与殷秀云合作,共同创新设计、制作的在恢复北京宫廷传统老雕漆扇骨子技艺的基础上的创新之做。由郑高进行整体制作,殷秀云刻用于镶嵌在大边上的剔红片。该套扇骨制式为尺扇,采用葫芦、如意、圆头、花瓶头等头型,寓意如意吉祥,平安多福。传统人物与花鸟题材与扇骨制式风格和谐,古朴大方。漆片镶嵌在扇骨上的设计巧而微妙,优质乌木与剔红,黑红相间,相得益彰。明清以降,折扇兴起,渐渐替代团扇的普遍使用,折扇的流行,本质上是欧风东渐的产物。现代的社会观念崇尚科学技术,折扇折叠自如,富有精巧机械的设计精神。



《八仙过海圆盘》



《风景人物圆盘》丨 制作者:宋秀珍





《文殊菩萨》


藏传佛教中的文殊菩萨的法像为阿喇巴雜文殊。作品人物菩萨像造型生动、完美、端庄秀丽;背光及环绕的牡丹花及莲花座等衬景也都十分细腻、丰富。《文殊菩萨》的雕刻非常精美,面部形象丰腴,眼帘下垂、嘴角微笑,给人以慈祥和蔼之感。菩萨的手、脚、及上肢形象结构准确,头部的装饰、佩戴的珠饰缨络飘带等精巧华丽,整体给人以灵动优美的视觉感受。





《十八罗汉圆盘



《十八罗汉圆盘》局部
作品正面图案取材佛经故事。十八罗汉为释迦牟尼护法弘佛的弟子,他们取得修行者的最高果位,已除尽一切烦恼和疑惑,证得涅盘,得到解脱。险峻嶙峋的山涧内,上露一线天,山洞深幽、草木繁茂、潭水湍急,烘托出十八个人物的生动形象。作品雕刻精美细腻,人物表情尤为生动传神。雕刻时间约4个月,创作于2007年初,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罗汉剔红紫砂壶》


胎体是一把名家老紫砂壶,表面髹涂120余道大漆,雕刻刀法深峻、犀利。作品两面开光图案为佛教题材内容:阿罗汉——僧人的修行和日常生活的情景,人物雕刻生动、传神,呼之欲出。背景幽静,锦纹精细;开光外雕刻的是云纹,飘逸、灵动,与主题相互呼应、衬托,相映成趣。



春晓剔红莲花盘


在春天的早晨,一位少妇坐在楼台的廊下对镜梳妆打扮,庭外海棠花盛开,与人物姣美的面容与心情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作品雕刻细腻,刀法纯熟,人物开脸,身姿衣饰,完美精致。




《群仙祝寿雕漆圆盘》
作品正面图案取材民间神话故事,表现每年的三月初三,西王母娘娘寿诞日各界神仙赶赴东海蓬莱仙岛的瑶池庆寿的情景。盘口边饰为卷书形图案,背面图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蝙蝠和祥云。作品内胎材质为红铜,盘沿和底足为黄铜口线。



《九龙大盘》


作品胎体为铜胎,手工敲制, 座的木制质为红檀,造型为古朴硬朗的夔龙。盘面雕刻九龙海中戏珠的题材,九龙飞腾穿游于海浪之中, 主龙居中,八龙环抱,龙行变幻、姿态各异,海浪翻腾、岩石激浪、波涛遒劲,呈现出一派欢腾浩瀚的场面。龙的神态威猛,雕工精妙,运刀流畅。




《三星贺寿剔红捧盒》


作品以中国古代神化人物,福星寿星祿星和童子为中心图案,并容合了众多寓意吉庆祥瑞的素材,内容非常丰富。捧盒的正面是三星人物,人物的周围有松树、桃树、仙鹤、梅花鹿灵芝等,象征吉祥长寿的动植物环绕。盒的侧面上下共有六个开光,有双蝠捧寿的图案,和主题的内容呼应,构成了非常喜庆祥和的画面。捧盒雕刻手法细腻精彩,特别是人物的刻画微妙为俏栩栩如生,面部表情生动,动态自然,衣纹流畅,结构合理。



《聚龙剔红宝盒》


宝盒上面图案是一威武正龙,从波涛汹涌中腾空而起,水浪翻卷,浪花飞溅,动感极强。宝盒的上下侧面各开八个对称的圆形小开光,每个光内有一团龙,十六条团龙,与正龙构成团龙聚首的场面,构图饱满,形制完美。宝盒整体雕刻深峻,精细,刀法纯熟,磨褪光润。



《八方如意捧盒》


作品为如意窩角造型、木胎,髹漆180道近9毫米。盒面图案是暗八仙和五福捧寿图案,盒立面八个单元为吉祥八宝图形。边饰叉角图为硬拐勾联花卉、九比、五比万不断回纹和覆莲花瓣造型。整体作品大气,富贵、图案精美寓意和谐吉祥,雕刻精致、细腻。此作品2020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五福万寿捧盒》




《海棠山雀剔黄六角盘》



《访友图雕漆仿瓷瓶



《访友图雕漆仿瓷瓶》局部
作品胎体厚重,造型端庄秀美,髹漆肥厚,雕刻精致。表现了一老者和童子在风和日丽的秋季,在山野间巡游的场景,反映出古代先贤,超脱、飘逸、闲适的生活情趣。



《白漆海棠瓶》丨制作者:王慧茹

作品为铜胎,手工敲制,涂漆百余道,精雕细作而成。作品以海棠花为主,表现了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的娇艳与美丽,同时寓意承载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珍惜的美好情愫。作品用传统技法融入了让现代元素,更显雕漆的华美、秀丽、新颖、别致。






《洛神赋雕漆屏风》


作品由5扇组成,高1.9米、长2.5米,松木板胎,髹漆230道,漆厚1.2厘米。作品取材于三国时期曹植的诗词《洛神赋》,描绘曹植在梦中过洛水与洛水之神相遇、爱慕惜别的情景。用剔红的画面,表现了14个形神各异的人物,和原诗富丽华美、浪漫浩瀚的仙境,以及如梦如幻的意境。人物神情、气质刻划深入细致,衣袖飘带、衣纹皱褶、幡旗飘摆、折叠,舒展流畅,丝丝入扣。锦纹与小活刀法生动利落,细密工整,各具章法。



《仙山楼阁图剔红屏风》


作品共5扇,高1.9米,宽2.5米,木胎金属筋骨,大漆髹涂厚0.7厘米。作品以山水建筑风景为主体;在巍峨秀丽的群山和微波鳞鳞的湖水的环境中有一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去处。数座华丽的宫殿在苍松翠柏和葱郁的树木丛中或隐或现,小桥流水贯穿东西,景致幽静清雅。游人有的凭栏远眺,有的临湖观景,给清幽的景色中注入了生气,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016年此作品被东城区文化馆收藏。







孔孟府大挂屏


作品内容取材于华西村公园的实景,作品按照实景布局,径路畅通,层次分明。画面空间感强,采用了焦点透视的方法,具有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突出了雕刻所要表达的真实感,前景距离观者最近,也是最为着力的地方,无论是河岸边层叠交错的花叶,苍老嶙峋的怪石,还是迎风舒展的柳枝,河面轻柔的涟漪都刻画的极为细腻生动。《孔孟府》雕漆壁画现展示于华西村博物馆大门正厅。

转载于:京华瑰宝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