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娟:以像载道,以手传心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31

黄金、珠宝、犀角、象牙...珍宝绝不仅仅是对权利和财富的欲望。抛去俗世的成见,从人类启蒙之初,珠宝一直是对天地的崇敬,对神圣的礼赞的载体。在世界的诸多信仰中,珠宝在供奉器具和宗教造像中被广泛使用。
珠宝博物馆中展出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娟创作的金玉度母造像——它集金玉文化之大成,也将古老的珠宝技艺体现得淋漓精致。而这艺术的瑰宝,是一位七十高龄的艺术家十年的执着与初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娟


1

为何要做度母像

西元七世纪中叶,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相传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先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为王后。在藏传佛教的神话传说中,藏王松赞干布的这两位王妃,分别被视为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化身。这是关于度母信仰来源流传最广的传说。度母,是藏传佛教女性神祇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形象广泛出现在唐卡、壁画、雕塑等艺术品中。慈悲婀娜、典雅优美的度母形象深深张明娟作激情,继主持设计海南镇岛之宝《金玉观世音》、四川甘孜木雅塔《金玉莲花生像》后,发愿再探金玉之路。


金玉度母像

白度母规格:100x80x160cm

绿度母规格:90x63x145cm
材质:蛇纹石玉、岫岩玉、黄金、珍珠、玛瑙、碧玺等


神秘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各个寺庙,都在重要位置供奉着绿度母和白度母造像。其大多以铜金身为主,珠宝也往往作为供品放于供台或悬挂在造像身上。而张明娟创作的两尊度母像以玉雕为主体,黄金璎珞、银兰,花丝镶嵌奇珍异宝于度母身上。金玉搭配,是难得一见的创新珍品。


2

不同寻常的少女相貌度母

张明娟历时十余年设计创作完成的《金玉度母像》是她艺术生涯耄耋之年的巅峰之作。与古往的度母像不同张明娟老师设计的这两尊度母均以少女法相示人,她认为少女相更能展现出度母的其平易近人和慈悲为怀。
白度母与绿度母的面容分别对应尼泊尔与汉族少女的特征,体现出张明娟对于传说与仪轨的考究。面带微笑的少女形象使得两座雕像宛若圣殿中盛开的静谧的莲花,又充满女性柔美的力量。


3


十年磨玉的蜕变

视艺术为生命的张明娟,年近七旬仍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历经十年磨砺,从“金镶玉”到“玉镶金”完成了一次工艺大创造。两尊度母像的白描稿早于2006年就已手绘完成,但是寻觅原石费尽周折。最终,绿度母选取了一块一吨多重的东北岫岩玉原石,取其料心雕刻。从一块璞石进行了一场完美的蜕变!

4

超群传世的技艺

度母容貌之秀丽,体态之袅娜柔美,服饰之玲珑瑰丽——这两尊度母像更是汲中国传统珠宝工艺之大成而创作,花丝镶嵌、银兰、錾刻完美巧妙的与玉雕度母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使度母像产生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和质感。
让我们一起品鉴下度母身上的这些工艺之美!


— 花丝镶嵌 —
金细工艺,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


— 錾刻 —
錾刻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兴起来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



— 银兰 —
银烧兰就是将经过粉碎研磨的银兰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步骤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
 


— 螺钿 — 
是指用螺壳与七彩海贝(主要是夜光贝或鲍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以坚韧回报磨砺,以作品洗涤尘心。
忙碌的生活中快到珠宝博物馆来一场静心之旅吧,让我们一起探秘那独具匠心的珠宝工艺之美与中国传统宗教造像的博大精深。


原载于: 深圳珠宝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