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学术交流 > 青年沙龙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访 | 曾辉: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今天一定要创造生活的美好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10-26 浏览量:
51
“我们尊重的是非物质文化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但是也要把这样的一种精神和美学,我们如何转化为服务于当代生活的物质载体。所以非物质和物质之间是一个辩证的、有机的关系。那些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生活美学的载体的美学价值能够持续下来,就必须得考虑让物以载道变成物以载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北京国际设计周副主任、总策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大展总策展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民宿分会会长、 美宿中国主编曾辉如是说。
曾辉认为,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从而让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整个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展就是基于“非遗之美,生活之道”的理念来推进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非遗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当代文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仅停留在概念或文化的表层上,而是要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和乡村的整个体系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属性是非物质的部分,即它所蕴含的精神美学、文化、习俗记忆等。
只有让这些非物质的部分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非遗才能真正地活起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能够创造生活的美好,要让我们的生活变成拥有美学的、健康的、安全的、可持续的,要靠生活中的物构成的一个环环相扣的环境,让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感受到美好。”曾辉如是说。
Q - 北京青年周刊
A - 曾辉
Q 你怎样看非遗这件事?
A 从本质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遗产,它能够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一直传承下来,证明了它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现在对于非遗的理解,更强调其“活化”的重要性,即要让非遗持续地融入现代生活,而不仅仅是对其进行纪念性的记录。
Q 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进行当代性的演绎?
A 这些创新的作品,更符合当代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周三平他们推动的,是如何更好地汇聚这些资源和项目,目的是让它们能以一种集成式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像宜兴的紫砂和坭兴陶这样的特殊材质,它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与景德镇的瓷器和其他地方的瓷器有所区别。
我们需要挖掘坭兴陶的材料、工艺以及它在地文化的本质特色,并加以弘扬,而不是去模仿其他窑址的器形、装饰和形态。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坭兴陶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是坭兴陶这样的传统工艺所蕴含的美学个性和精神价值。
Q 以“中华之美 北京时间”为主题,第七届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展非遗板块的初衷是怎样的?
A 我们首创了非遗设计板块,这一板块在文旅部的支持下,致力于探索设计与非遗、传统工艺的融合之路。我们不仅融入当代艺术,还结合数码科技等新的表达方式,为传统工艺带来全新的面貌。走进这个展区,你能明显感受到它的独特性,无论是器物、茶器还是装饰品,以及它们所营造的场景,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面貌。
Q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
A 我们要将非遗的非物质部分具体化到物质层面,同时展现出其蕴含的非物质价值和精神,即文化的品位和价值。这样,当我们手捧茶盏或观赏任何器物时,都能因物而感动,感受到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感。这两者的结合是我一直以来的思考方向,也是我在策展这几年中始终坚守的原则。
我认为,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展在中国是相对鲜明的推动非遗现代转化的力量之一,它致力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当代艺术的深度融合。我们尊重那些原汁原味的非遗,肯定传承人的精神和工作,但我们不能因对历史或过去的尊重而磨灭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创新。
正如李可染先生对中国画的理解,我们要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量打出来。我们不能被传统所裹挟、约束和固化,而是要吸取传统中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精神力量,进而面向未来,开拓新的领域。
我强调大设计观和大非遗的概念,并认为一切关于生活美好的创造都应视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不光是工艺和演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内。有些非遗甚至不是一个单体,而是一个系统,如茶就是一个与茶品、喝茶方式等相关的系统。我们对于非遗和传统工艺的理解应是一种系统性的推动,这才是我们倡导的大设计概念。大设计并不是泛泛的设计,而是设计与生活、生产、一切产业的深度融合。设计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生命和生活最不可缺少的。现在,我们推动非遗的现代转化和传统工艺与设计的融合,目的就是赋予它们新的价值和生命。条条大路通罗马,且肯定是多样性的、和而不同的。现在人们的思路和方式越来越窄
化、狭隘化,导致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就那么几样。
因此,我鼓励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非遗的魅力。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上一篇:专访|宋慰祖谈“发现制”
下一篇:传承 | 四世同堂共续这一抹中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