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0

12月10日,为期3天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活动顺利结束,来自全省16个州市和2个省直单位的133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活动中,培训班学员进行了歌舞乐交流,开展了非遗业务知识培训,实地考察了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基地、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中央美院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鹤庆基地、鹤庆银器艺术小镇、传习所、非遗馆,通过多种形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升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综合素养。

学习培训促进非遗传承


12月8日,2021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业务培训。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碧伟主持开班仪式并讲话

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泽鹏致辞

李泽鹏表示,大理是一个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而非遗正是乡愁不可或缺的载体。此次培训在大理举办,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非遗保护中心对大理的关心和信任。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增进交流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举措、积极作为,讲好大理非遗故事,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大理非遗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仪式并为培训人员授课

项兆伦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非遗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非遗保护的新格局、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振兴传统工艺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和生动形象的例子,为大家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介绍对中国非遗当下发展现状的思考,并以现场问答的形式与参训人员讨论交流,现场氛围活泼。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周颜就传承人责任与义务的重点进行了业务培训




授课、交流活动让大家充分领略了各地非遗的魅力、非遗保护传承的经验和做法,增进了交流学习。

现场提问



交流发言

实地考察加强非遗交流

12月9日,参训学员分两组深入喜洲、剑川、鹤庆,实地考察了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基地、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中央美院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鹤庆基地、鹤庆银器艺术小镇、传习所、鹤庆银器馆,学员们边走边问边看,通过实地察看、与县市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沟通交流的形式,详细了解各基地的建设情况,以及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传承授徒、宣传展示、创新发展、规划建设等情况。



剑川考察

参训人员一致认为,实地考察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习了方法,开拓了思路。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大理的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


鹤庆考察

2017年11月11日,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于挂牌建站,依托白族扎染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剑川木雕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下设大理、鹤庆、剑川3个基地。



建站以来,大理州积极鼓励和支持非遗工作站建设,以点带面,通过工作站凝聚社会多方力量,开展非遗研究、研发、设计、孵化、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等工作,带动大理传统工艺的振兴。


弘扬传统文化留住最美乡愁


12月10日,2021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顺利结业。
长期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理州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整体宣传保护、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为抓手,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营造整体文化氛围。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在非遗立法保护、宣传展示、“非遗+旅游”“非遗+产业”“非遗+扶贫”等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非遗传承呈现新气象、新格局。

剑川土陶

剑川木雕

目前,全州共有列入四级保护名录体系的代表性项目719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级57项、州级197项、县市级447项;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134人、州级248人、县(市)级1950人;共有国家级非遗生产保护基地2个、省级传承基地2个、传习所(点)183个、非遗馆6个、综合传习中心9个、非遗工坊(传承工坊)37个、非遗进校园示范点13个、非遗+旅游示范点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