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孟树锋:让世界透过耀州瓷领略东方之美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7-05  浏览量:2

自2024年以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陆续在深圳、景德镇、上海、北京、西安五地举办巡展。每一件展出的耀州瓷艺术品都是以孟树锋为代表的陶人在心灵与时代的共振中孕育的结晶,更是艺术生命的闪光。一年多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参观者来到展厅,透过作品与艺术家深度对话,与耀州瓷的传奇共鸣。

近日,记者专访孟树锋先生,回望先生与耀州瓷相知相守的故事,了解耀州瓷千年不衰的魅力密码,探究耀州瓷在当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借耀州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审美。

记者:您为什么要举办五地巡展?巡展有什么看点?

孟树锋:我出生在瓷镇陶家,看先人们的旧作,历五世而各有千秋,似乎他们尚青、追青的梦一直未减。我更庆幸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恩师李国桢、胡献雅、张仃、宁璘、梁任生、刘新园……还有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培育,使我以陶安身立命,用瓷彰显人生。为了报恩,我呈上拙作盘盘碗碗,向工艺美术界前辈、同行汇报。

选择在深圳、景德镇、上海、北京、西安五地办巡展,是沿着中国著名陶瓷科学家李国桢先生研究陶瓷的基本路线来安排地方的。首站在深圳禾花美术馆,于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五天后举办首展,西安属于最后一站,选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带着传承非遗的愿望策划的。

我会同各地学生,选出佳作,联袂办展。近百件陶瓷艺术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全面展现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复兴历程,耀州青瓷研究恢复和此后发展的概况。这是中国陶瓷技艺薪火相传的历史一瞬。希望给国内外观众呈现有文化厚度、艺术高度的观展体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梁任生在巡展北京站观展。

记者:耀州瓷有何特点和魅力,为何能穿越千年依然令人震撼?

孟树锋:耀州瓷是中国古陶瓷史上重要的符号。目前,耀州瓷名气很大,大家耳熟能详。耀州青瓷在宋代以刻花见长,刻花工艺繁多,构图饱满大气,刀法犀利灵锐,图案层次分明。然而,它只是北宋时期的一个阶段。每一个时代,耀州瓷都在陶瓷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高峰。与时俱进,高峰辈出,窑火永继,正是耀州瓷的魅力和精神所在!

记者: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您认为当前耀州瓷传承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孟树锋:首先,制作工艺复杂,学习周期漫长,这要求年轻人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能够长期坐“冷板凳”,沉下心来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逐步掌握精髓。

其次,从经济效益来看,创作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经济回报,考验着传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承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文化传承,人才是关键。巡展期间,我在全国各地接收学生45位,连同9年前接收的21位徒弟,共66位学生。这里面最小的18岁,最大的比我只小几个月,有博士,更有扎根陶瓷生产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大家合力做好非遗传承。

记者: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在坚守核心技艺与文化基因的同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您在创作中是怎样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掘其中的当代审美意蕴?

孟树锋:我们在坚守自己瓷种的基础上,要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交流学习,极大限度丰富自己,挑战自己,厚积薄发,既把遗忘的传统工艺找回来,取其精华,又融入现代元素,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创作出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

我在巡展中展出的作品《潮起珠江》,是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而作的,融合中国多种陶瓷技艺之长,在陕西、河南、山西三地烧制。山西的琉璃,河南的三彩两种低温陶,与陕西的高温瓷,三地分烧后再中低温合烧,首次达到了陶与瓷在同一件器物上的完美合现,创作技术难度很大。作品总高40厘米,40个块面,上面绘有深圳经济特区每一年的重大事件,以深圳市花簕杜鹃为顶,艺术化呈现深圳40年发展的重要节点。

 《潮起珠江》

记者:您以陶瓷为生命,将耀州瓷从技艺复苏推向文化自信的新高度。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动力来自何处?

孟树锋:对我来说,耀州瓷比命大。我出生在陕西铜川陈炉镇一个陶瓷世家,祖祖辈辈都是当地制作耀州陶瓷的艺人。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爱上了陶瓷,随父亲、爷爷学习。1974年,我跟随恩师李国桢参与恢复失传800年的耀州青瓷工艺,后又独立研究恢复了陕西民间瓷。之后,我率先研究非遗,全力搜集整理和申报,推动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一直称自己是“捏泥蛋蛋的”。我喜欢亲手“捏”出作品,让泥巴“化腐朽为神奇”,把这份创造的喜悦留存在作品中。

记者:您认为耀州瓷或其他瓷种,如何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审美和中国智慧?

孟树锋:这些年,我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希腊、沙特阿拉伯、中国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巡回展览,作品被法国巴黎大皇宫、联合国大厦、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等收藏,尽己所能扩大耀州瓷的国际影响力。

陶瓷是中国的名片,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耀州瓷曾畅销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一方面,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研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本着科学、客观、负责、严谨的态度,做大量复原试验,把这项技艺弄懂弄通,让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绽放光彩,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入探索耀州瓷的历史发展脉络,挖掘耀州瓷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研究、评价、展示,在全球化语境中弘扬耀州瓷的独特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让世界透过耀州瓷领略东方之美。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