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学术交流 > 论坛研究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研究 | 何东润: “五育融合”视域下宁波漆艺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7-24 浏览量:
171
“五育融合”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有机融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五有融合“视域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多元协同中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对传统手工艺及非遗技艺传承与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其中,作为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漆艺也逐渐受到各方重视。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漆艺创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宁波传统漆艺具有独树一帜的美感,“泥金彩漆”“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和“髹漆艺”是其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风采依旧。漆艺作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和绚丽篇章,在当代仍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五育融合”视域下,关注宁波漆艺文化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青中的深度融合,探索宁波漆艺文化融人高校人才培养的策略,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聚焦“五育融合”,全方位融入漆艺文化
“五有融合”视域下,宁波漆艺文化融人高校人才培养,需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实现全面融入,既以漆艺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漆艺传承人的思想品质感染大学生,向大学生传播漆艺理论知识,以精美的工艺品为大学生提供感知漆艺文化美的机会,并带领大学生参与漆艺劳动实践,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也可为高校高质量完成文化传承创新重要任务助力。一是融入德育。高校可将宁波漆艺文化融人德育,带领教师关注漆艺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内涵,将漆艺传承人的优秀品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程,充分发挥漆艺文化价值引领、思想熏陶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认同漆艺文化,助力其成长为具备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才。二是融人智育。宁波漆艺文化不仅体现了宁波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古代工艺高度发展的重要代表,蕴含丰富的传统技艺、艺术表现形式,高校及教师可设置漆艺相关课程,向学生传授独特制作工艺,讲解漆艺的发展历程和传承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走进漆艺生产制作基地,开展漆艺制作、漆艺文创产品开发、漆艺礼品设计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漆艺技术。在具体课程中,教师还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兴趣爱好为依据,细化漆艺制作课程安排,使不同专业方向的漆艺教学更加专业、更加精准,在教学中增加造型能力训练内容,并结合前期设计的引导、漆艺制作实操的落实,切实帮助学生掌握漆艺理论知识和制作工艺,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三是融人体育。随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闭幕,全民体育再度成为国民的新意识,而高校在将传统漆器艺术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漆艺创作技巧、装扮体育运动画廊等形式为我国体育建设添砖加瓦。四是融入美育。漆艺文化具有较强的审美属性,不论是漆艺作品,还是漆艺制作过程,都蕴含着美的体验和美的感知,高校及教师可在美育课程中选用漆艺作品,带领学生在漆艺作品赏析中感知漆艺之美,还可组织漆器制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认识美、感受美的基础上具备创造美的能力,以漆艺文化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而且漆艺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是漆艺之美的发现过程、制作过程,教师还可从文化传承角度带领学生感知漆艺之美,激发学生创作漆艺优美作品的兴趣,并以美育人,深化学生对漆艺之美的认同,以学生发现漆艺之美、创作漆艺作品为传承漆艺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五是融入劳育。高校可带领学些走进艺传承人的常生活当
中,参观漆艺手工制作流程,在与漆艺传承人的直接对话中感知漆艺制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对漆艺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漆艺制作当中,在深度交流和直接体验中带领学生感受漆艺传承人的匠人精神,并以此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引导学生尊重漆艺传承人、珍借漆艺工艺品,激发学生传承漆艺文化的积极性。
二、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引领漆艺文化融入
“五有融合”视域下宁波漆艺文化融人高校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一,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新的教学理念、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荞,才能有效引领宁波漆艺文化融人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高校应立足其学校教师发展实际,通过人才引进、系统化培训等途径,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第二,引进漆艺传承人,提升教师队伍总体文化素养。当地高校可引进漆艺传承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密切传承人与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共同开展漆艺创作、共同研究相关课题项目、集体备课的实践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漆艺文化素养,为教师队伍注人全新力量。第三,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育人能力。高校还可与宁波漆艺文化制作基地合作,请机构负责人,漆艺传承人优秀代表到学校开展讲座,或鼓励教师走进基地参观实践,以此提升教师对宁波漆艺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高校还可开展系统化培训,以“五有融合“时代背景、人才培养新理念、教育教学新方法等为主题,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关注学生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技能,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更好地落实“五育融合”理念,也更有效地发挥宁波漆艺文化的价值引领、精神煎陶等重要作用,引领漆艺文化全方位融人人才培养当中。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漆艺文化的兴趣
“五育融合”视域下,宁波漆艺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还需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校园环境的优化,以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传承漆艺文化的兴趣,以浓厚的漆艺文化氛围熏陶学生,使其成为漆艺文化的传承者、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多元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与当地漆艺制作基地、漆艺研创基地、非遗基地开展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基地,以师徒制、“大师工作室”等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便根据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特性,坚持“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的路径,优化师徒结对人才培养模式,并发挥大师工作室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情境、个性、技能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型非造漆艺传承人才。二是推动漆艺文化进校园,营造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以文有人、以文化人在“五有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
可开展漆艺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办漆艺文化社团,举办漆艺文化节,组织漆艺制作工艺品大赛,并引进漆艺传承人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或大赛评委,以此类实践锻炼学生的漆艺制作技能,为宁波漆艺文化的创新传承注人全新活力,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落实以文化人,促进真正实现漆艺文化在“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深度融人。
作者:何东润,博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主任。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丝路艺术研究中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上一篇:研究 | 邱少煌:多维视角下的新时代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特点研究:以泉州市工艺美术发展为例
下一篇:研究 | 苏欢:中国剪纸研究的回顾、进路与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