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技艺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1-08 浏览量:545
一方木板,一支铁笔,
笔尖落下,青烟腾起,
精美画作的轮廓便开始出现。
这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术,
而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烙画。
【失而复得的古老技艺】
烙画又称烙花、烫花、火笔画,还有个更加形象的古称——“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制铁笔的温度,不加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丝绸、绢布等材料上进行烘烫作画。
“以火作画”这种艺术形式的雏形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据记载,商代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将金属坯件在火上加热,然后制造出各种形状的烫具在器皿上烫字和烙绘图案。但“烙画”技艺何时真正起源并无史料可考,只是民间传说中有一些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到东汉年间开始兴盛。据传烙画最早批次的流行得益于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因为在纸张出现以前,民间艺人仅仅在丝绸、木板等材质上进行烙画创作。而这些原材料比较昂贵,使得烙画技艺难以真正成为“人民的艺术”。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一革命性的发明对文字书写和绘画艺术起到颠覆性的改变。在纸张上进行烙画开始在民间风靡起来。
后来因为连年的灾荒与战乱,烙画技艺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1877年),才又被河南南阳一名叫“赵星”的善画者重新寻得整理,经历代民间艺人传承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烙画在清代盛行与皇帝喜养蝈蝈有关。尤其是康乾两代皇帝,他们不仅为蝈蝈赋诗,还命令内务府专门饲养蝈蝈。而装蝈蝈的容器,最流行的当属烙上画的葫芦罐。这样的流行风向,八旗子弟、各地的达官贵人都纷纷效仿,一时间烙画依托于葫芦罐开始再度风靡。
【木火碰撞的铁笔艺术】
“火烙画,其法最古。法,用细铁针,握手处装以泥团,防其传热。其针在炉中炙红,画于竹木或石上,则焦痕斑斓可见。日本用酒精灯。钢针连于皮管,皮管连于皮球。一面将针烧红,一面将皮球挤出空气。皮管、皮球热后,钢笔传热不退。握笔作画,用可长久,不必要屡屡更其笔也。今用注竹箸式之铁针十余只,装以木柄,烧于炉中,互相更换,亦火画简便之法也。”
而用来烙画的工具也各有不同。古早时期,民间烙画艺人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拿着特质的铁扦在油灯或火炉上加热后,在木头、竹子等材质上进行创作。后来煤油灯出现,烙画艺人可以侧卧于床进行烙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烙画线条更加灵活多变。
铁扦与油灯
火炉
20世纪50年代后,火烙铁成了烙画的主要工具,相比较铁扦,火烙铁能够进行大面积上色,绘制的线条更加粗犷硬朗。随着电烙铁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烙画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保持焊头温度恒定不变,烙画画面更具美感和富有变化性。
火烙铁
电烙铁
【流派纷呈的非遗工艺】
历史上烙画技艺曾经形成了燕山、南阳、金陵、山东等烙画流派。河南南阳是烙画技艺最古老的传承地,该流派的烙画题材内容繁多,如人物、博古、花鸟乃至山水,以铁杆代笔用古朴典雅的烙色绘出独特奇观。近年来,南阳烙画以冬青木为主要材质,以烙画筷为主要输出形式不断进行技艺的传承与更迭。
南阳烙画筷子
江南檀香烙画扇
而江南地区也是烙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据地方府志记载,苏杭等地区早在东晋前就出现了烙画技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不少烙画名家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如张友琴、刘锦堂、钱怀瑾、潘三四等。刘锦堂技艺精湛,烙画作品以扇骨和梳篦为主,擅于烫花鸟和仕女;钱怀瑾长于书画,烙画作品以扇骨和笔筒为主,擅于烙烫高士人物等。江南地区的烙画名家们将烙画这一火与木的艺术与江南文人浓浓的书卷气相融合。他们将数不尽的江南情致深深烙烫在细巧的器物上,如檀香古扇,亦如笔墨纸张。
来源: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