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王祖伟:从工美到纯艺——两代艺术人的“大美术”共鸣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4-29 浏览量:0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王祖伟受邀参加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的“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开幕式,接受访谈。
1.参加开幕式,观看了整个展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好的歙砚石品有“水墨画的神韵 油画般的质感” 这一说法,这次近距离观赏知名油画艺术家陈逸飞的作品,这种真实的油画的质感对于日后创作歙砚作品会有新的感悟吗?




图:歙砚石材“水墨的神韵 油画的质感”
3.纯美术和工艺美术共属大美术范畴,作为工艺美术从业者在看国画和西画时,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

4.这次展览的策展、学术支持团队几乎是国内顶尖配置,如果以您的歙砚作品筹备一个展览,会希望达到一些什么目标?
祖伟:这次有幸受邀到上海来参加时代逸飞展,最初的想法可能更多是能够近距离欣赏、学习陈逸飞在绘画方面的技艺、思想,领略陈逸飞艺术理念的前瞻性和探索性。但今天参加了开幕式,参观完整个展览,除了作品之外,对于展览的策展、学术支持和探讨、现场团队的执行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其一是策展人或策展团队只有真正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才能较为全面的表达相关主题展览;其二展览形式的与时俱进也很重要,比如3D、AR等科技手段的引入,可增强展览的立体感,丰富其表现力。



5.同为大美术范畴的创作者,会在哪些作品的主题表达或技艺风格上感到共鸣?
祖伟:都有,比如成长岁月板块的《占领总统府》《黄河颂》,像这种红色题材作品的感同身受之认可度,因为我们从小也是受到红色时代的感染;心灵之桥板块的作品所产生的共鸣,更多是因为江南文化的感染和身临其境,特别是江南水乡的那种感觉和诗意;海上风华板块的《浔阳遗韵》《丽人行》作品,深感作者对于上海岁月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印象之深;大视觉板块艺术对我来说是相对单薄的。


主题表达之情怀上也有很多共鸣,比如坚定再现自己家乡的风俗风貌。我看到海上风华的主题表达,也就自然联想到我常表现的黄山自然景观、徽州人文景观;坚定再现生活中的亲情友情,也是我所熟悉和常常思考怎么才能更好表达此类主题;我为我父亲70岁生日特制的《竹编情深》砚作至今令我记忆犹新,惜前辈艺术家陈逸飞终未能完成其多年愿景暨为其母亲创作一幅生活画作,成为一种遗憾……从大的角度看,真善美是艺术创作者共性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前辈艺术家陈逸飞对真的独到理解有如真心、真情、真义;对善的独到理解有如正义、光明、温暖;对美的独到理解有如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厚功力,成就其艺术人生的哲学高度。

图:王祖伟歙砚作品《梦里徽州》
6.对于展览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祖伟:如果说只能从展品中选一件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我个人非常欣赏“东方少女”雕塑。除了载体物质价值的珍贵之外,该雕塑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概括、简约、阳光、自信、柔美以及东方少女特有的气质和神韵,都让我流连忘返。


图:王祖伟观展留影
艺术从不止步于载体之别,而在跨越时空的共鸣中,书写文化文明的诗篇。此刻,浦东美术馆的灯光渐暗,但“大美术”的星河,永悬不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