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优秀奖作品(一)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10-27  浏览量:162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福州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厦门市文发办、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红点设计(厦门)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4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顺利举办,经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广泛动员与组织,来自全国80所院校8900余名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参与了本次大赛。
大赛初评工作由各院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围绕“创意工美”和“科技工美”两个主题,共遴选出783件(套)作品参加大赛评审,包含陶瓷艺术、金属艺术、玻璃艺术、纤维艺术、雕刻艺术、漆艺术、首饰艺术、文创设计、其他艺术等九大门类。


经过大赛评审委员会第一轮线上评议,从783件(套)作品中选出共280件(套)优秀入围作品,按照评审结果票数由多到少排列,取前140件(套)作品参与第二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作品线下展,【其中6件(套)作品由于损坏等原因无法送展,实际送展作品为134件(套)】送展作品将参与大赛终评。在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暨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上,大赛评审委员进行第二轮线下终评,大赛终评共评选出了80名优秀奖。获奖作品如下:


优秀奖作品
金属艺术
(创意工美)


《人潮》
作者:杨飔渺-上海建桥学院   
作品材料:铜镀银
指导教师:黄梦露

本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共生的生命体。通过不息的河流、野性的猎豹、盛放的花朵及庆祝的人类呈现和谐的状态,流动而活泼的线条表现多个生命体共生共长、合而不同。作品只使用银材料,没有其它多余的点缀,试图模糊了主体个体,强调个人在群体和自然中的消融,体现了与自然的共鸣与连结。



优秀奖作品
金属艺术
(创意工美)


屹涧
作者:柏文博-南京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银、
指导教师:王克震

《屹涧》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现代设计理念。灵感源自山水画线条,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记载了独属中华的艺术发展变迁。在现代艺术的思潮之下,我们对于山水画的观赏形式有着更多的包容性,那么我将通过把山水画中的线条变成更为抽象和平面的装饰性线条,与此同时,我将“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诗词用作我的整体创作思路,在器皿表面,在高处的水流往下注入山丘,并从山丘之间横穿而过,滋养山丘的同时滋润山脚的万物,这是我的整体线条思路。在赋予线条故事性的同时,在线条中注入自己对于当代线条的理解,用新的审美去更新旧的故事。我希望能够从中去探索和发现更加浓缩,提纯中华传统工艺的手段和思路。本次所研究的金属艺术作品设计方案是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中的线提炼出来,然后将提炼出来的线条去与现当代艺术的审美方式与观念做结合,希望能够用当代的眼光去塑造有传统韵味的当代金属器皿。



优秀奖作品
金属艺术
(创意工美)


葳蕤》
作者:高家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玻璃、珐琅
指导教师:王东育、李瀛龙

随着国内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玻璃垃圾需要进行回收处理,而目前国内废旧玻璃的回收利用率依然非常低。而珐琅本质上也是一种玻璃质釉,因此,作品应用了玻璃回收材料,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意在唤醒人们环保意识。作品将回收的玻璃材料应用到珐琅工艺创作中,主要将废旧的玻璃材料进行回收,通过热熔的方式与金属材料和珐琅釉进行结合实验,从色彩呈现、物理状态、肌理效果等方面去探索珐琅工艺的更多可能性。


优秀奖作品
金属艺术
(创意工美)

泉·涌》
作者:赵思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999银、珍珠
指导教师:钱年华


本次创作灵感来自于细泉,繁忙的生活中细泉为我们提供了一处宁静的庇护所。站在泉水边,听着潺潺水声,感受水珠的轻抚,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作品通过金属编织这一手工艺模仿泉水涌出的动律,金属编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也更加能突出泉水的灵动,随性且亲近。作品通体利用999银丝与珍珠结合,它有形无状,清静无为也无所不为,让人们积蓄着某种力量,即便艰辛也坚持着往前走。

优秀奖作品
金属艺术
(创意工美)



《和·合》


作者:杨新慧-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作品材料:锡、黑檀木、黄铜
指导教师:李正慧


作品灵感来源于腾冲和顺古镇建筑造型,主要提取和顺古镇的桥、拱门、元龙阁、洗衣亭的造型,运用简化、分割、重组的手法设计系列锡器产品。作品材质为锡和黑檀,以创新性、实用性为主。工艺上运用了焊接、铆接、成型等;色彩上以银色和黑色搭配,形成鲜明对比,整体具有华丽、高档的视觉美感。作品在展现文化价值的同时提升和顺古镇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呼吁人们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徽韵》
作者:宋文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姜霞

《徽韵》是以徽派建筑中标志性元素马头墙为主题的一组陶艺作品,巧妙的将传统马头墙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融合,色彩上也采用更加简约明快的黑白色调,点缀饱和艳丽的红黄蓝绿色,使作品在视觉上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通过此作品希望能展现江南民居文化,或吸引对徽州家乡有殷切体会之情的游子。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归根》
作者:李乐茵-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发泡陶瓷
指导教师:胡宇

落叶归根,养分轮回。瓷器是人类手工艺伟大的结晶,废瓷片犹如落叶,脱离于产品殿堂后静待转化, 发泡陶瓷吸收其养分后成为新一轮作品,完成了材料的轮回。《归根》系列作品将从产区收集到的废瓷片制成发泡陶瓷,以树叶外形为灵感来源,参考传统器型审美,并使用陶瓷熏烧技法对其进行装饰,为其赋予浴火重造的视觉外观。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空 · 器 Ⅲ》
作者:康寿松-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戴雨享 、许群 

器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器物是我与世界的连接点,它能映照出心中之意、自然之情。亦是我与自己对话的平台,可观之空间借物显形,不可观之空间乃内心所生,探寻至此才是真正求索的开端。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地质记忆》
作者:邱榆芳-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在地泥土


指导教师:周武

回忆恍若尘土包覆的隐隐脉络,层层有起伏,层层有顿挫,层层有故乡。作品主题围绕着“自然与自我”,外层简洁干净的轮廓代表着“人工”,内层纯粹、粗犷的在地泥土代表着“自然”,希望通过内外层的包裹、扩张和交错、融合去探讨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方圆》
作者:姚健仪-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戴玉祥

方圆之间圆亦方,圆方之间方亦圆。方圆是一对相互关联的概念,描述了事物的边界和范围。采用陶泥作为作品创作的材料,泥条盘筑和泥片成型的成型方式进行创作,再在其表面用化妆土进行装饰呈现。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平衡》
作者:顾子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李遊宇、张涛


采用了球体堆积与现代陶艺相结合的方式,从中间往两端延伸达到平衡点。用夸张的造型和陶瓷材料的特殊性给观者展现独特平衡。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事件堆积在一起以及许多想法的交替使很多人产生了精神内耗,长期的精神内耗使人们身体与心理都感到疲惫。希望观者通过欣赏和触摸这个作品后可以平衡自己的心态、保持愉悦的心情去接受内耗与自己进行有效和解。杨绛先生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纯然律动》
作者:郝星月-南京工程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王京成
《纯然律动》是一组现代花器。将宋代传统占景盘造型应用到现代花器中,并且使用纯然的线条装饰。线条的变化和韵律感来自于其形式法则的排列方式,有疏有密,自然就形成图案。曲线的柔和转折给人流畅的感觉,可以满足人们多角度审美的要求。传统占景盘的严肃、端庄与曲线到来的活泼柔和形成鲜明反差。  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增强青年人对传统文明的文化自信,表达出一种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霜满红楼》
作者:戴卓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红陶、瓷
指导教师:杨帆


此作品是通过手工拉坯成型,以多孔陶瓷材料为创新点,利用新材料的审美和功能性创作的生活陶瓷作品。作品使用多孔瓷洁白疏松的特点做雪景装饰,并利用隔热透光的特性提升使用感受。霜满红楼煮茶器系列造型设计结合故宫视觉元素,体现建筑静态美;多孔肌理陶瓷装饰雪景兼具构图美感和实用性;色彩取自红墙白雪,在设计中融入了冰裂纹窗花元素和屋檐、宫门等形象特点,简约大气,视觉效果仿佛将庄严静谧的故宫冬景带入茶席。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螺曼钉》
作者:张影儿-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金属、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 金生花

作品《螺曼钉》命名取自“Romantic”谐音。作品选取被解构的螺丝钉为核心意象,隐喻社会中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个体面貌,揭示社会原子化现象。螺丝钉,这一寻常而关键的金属零件,既象征着工业时代器械高强度高效率的运作过程,同时隐晦映射现代人在时代洪流中被异化的命运;辩证审视,螺丝钉同样具备着不可忽视的链接功能。《螺曼钉》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通过爱与沟通重建联系,唤醒内心深处的自主性与创造力,走向更和谐、富有生命力的未来。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流动》
作者:戴楚凡-北京城市学院
作品材料:特白泥、无光白釉
指导教师: 王婧宇


本组作品基于有机流动曲线元素出发,结合陶瓷泥条盘筑技法手工成型,选材为特白泥与无光白釉。旨在简约的形式里,寻找到陶瓷曲线变化中的灵动与和谐,创作出散发柔软和感性气质的陶瓷造型。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梦境•遇见》——系列系列陶瓷饰品设计
作者:吴昌军-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 蔡花菲


梦境,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片神秘之地,充满了奇幻、浪漫与无限可能。我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这奇妙的梦境世界,希望通过陶瓷这一古老而典雅的艺术形式,将梦境中的美好瞬间凝固成永恒。技法:通过陶瓷这一载体,展现梦境的瑰丽与多彩。运用现代陶瓷工艺,结合传统美学元素,打造出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陶瓷作品。通过陶瓷这一古老材质,将梦境的美好与神秘传递给人们。让人们在欣赏陶瓷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梦境的奇妙与魅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设计,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弥留之像》
作者:汪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瓷
指导教师: 吴昊宇 


先祖们通过图腾崇拜来寻求大自然的庇护;现代社会的人们构建起新秩序下的“信仰”:科技、资本、权力……它们虽然带来了便利,却也引发了诸多病灶。马克思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借由陶瓷的永恒,我试图塑造这些“新图腾”,表达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作品采用现成品搜集、拉坯、翻模、注浆、印坯、粘接的方式成型,经过粉刷色料、喷釉后,由中温电窑分段烧成。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灯具—幻海》
作者:吴欣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高白泥
指导教师: 金优石 



芸芸众生之中,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为社会贡献着点点微光。恰如海底中的水母,点点微光汇成海底多彩的世界。时代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付出,世间万物都有其因果轮回,正如海洋的变迁进化,各个生物的演变都有其相应的禅道,人与自然皆如此,更应和谐共处。作品借助陶瓷体现水母在海底漂游的状态,将遥不可及的深海通过现代陶艺的形式使之近距离呈现在大众面前,引发观者的不同角度审视和情感共鸣。
优秀奖作品
陶瓷艺术
(创意工美)


《偶遇的目光》
作者:黄泽瀚 -江南大学 
作品材料:陶瓷、玻璃
指导教师: 王峰 

使用陶艺实验性创作一系列日常物品,包括山水、人物、树木、花瓶、椅子、床等超过四十件作品,通过运用陶艺肌理加工手法将陶土、釉料、化妆土、纸和玻璃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个人视角来重新诠释日常物品的形态和特征,呈现出一种生活美学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