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举办大运河非遗传统工艺研讨会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6-29 浏览量:96
2024年6月23日,由北京联合大学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的大运河非遗传统工艺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隆重召开。民盟中央文化委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宋慰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陈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石钧,北京设计学会秘书长于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非遗工作委员会主任、艺术学院院长张旗出席开幕式。会议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王丹谊主持。
此次论坛作为“继古开今 南北对话”——第五届大运河非遗传承发展系列推广活动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及文化爱好者共襄盛举。研讨会以“大运河文脉与当代金属工艺”为主题,旨在通过学术研讨、艺术交流等方式,探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其与当代金属工艺等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与会嘉宾围绕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传承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旗在致辞中表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大运河文脉,推动其与当代金属工艺等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陈敬在致辞中肯定了艺术学院多年来在非遗传承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她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学院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松涛代表参展艺术家发言。他表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黄金水道”,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也孕育了无数璀璨夺目的非遗传统工艺。自己多年从事景泰蓝技艺传承,深感这项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传承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力求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为“金相辉映——大运河文脉与金属工艺作品展”揭幕。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张凡教授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凡,南京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王克震分别以《“采金为丝,悦饰心裁”论当代艺术首饰的时代精神》和《银光乍现——宋以前中国银器之演变》为题进行演讲。
圆桌对话环节,分设两个主题。主题一:“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当代金属工艺的融合创新”,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申文广主持。来自北京市通县靛庄花丝厂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松涛,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品厂总工艺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席闻,北京大道造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文,以及河北易铜坊铜雕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宏生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当代金属工艺融合创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主题二:“培养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金属工艺人才”,由艺术学院教授朱利峰主持。来自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傅永和、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杨漫、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王璟以及广州美术学院讲师李瀛龙分别从教学、实践、地域文化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他们一致认为,培养新时代的金属工艺人才需要注重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关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会议最后,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金相辉映”——大运河文脉与当代金属工艺作品展,该展览汇聚了行业领域及院校领域的金属工艺美术大师,当代艺术家40余人的作品,展览通过静态与动态、传统与时尚、传承与创新相互呼应,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维度对传统金属工艺进行全面展示,以运河的恢弘气度承载金属工艺巨作的粗犷与细腻,勾勒运河文明逐步演进的脉络曲线,活化大运河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搭建金属工艺研究交流传播、创新应用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