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 | 中国纹样缔造文化出海新范式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3-24  浏览量:107

当甲骨文"中"字化作红白丝巾流转于各国代表颈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正用东方审美向世界递交文化自信的时代答卷。在2025年3月20日这场汇聚全球性别平等先锋的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9届会议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纹样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孙若溪携新成果,以纹样为舟驶向文化出海的深蓝航道。


纹样即语言:用经纬线解码平等
3月11日古特雷斯秘书长高级别对话会上,孙若溪向尼日利亚女性代表(右一)赠出"CSW69定制的艺术丝巾。"我们自2024年创立便锚定文化出海使命,"孙若溪现场宣言,"让纹样成为无需翻译的审美语言,用东方智慧重构全球性别叙事。"
她以《宅兹中国·万象归中》2024年度纹样为核心,展示了CSW69定制丝巾。纹样以甲骨文“中国”字形为基底,融入象征包容与平衡的红色雅韵,直观传递“美无界限、女性权利无国界”的平等理念。她指出:“纹样是跨越语言的文化密码,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和谐共生的追求,这与联合国推动性别平等的目标不谋而合。”
2025蛇年主题纹样创新成果突破传统生肖具象表达,以抽象线条与几何设计构建国际化视觉语言。蛇年主题纹样将"巳巳如意"的吉祥寓意融入蜿蜒流转的极简构图中,既暗合蛇形灵动之姿,更通过黄金分割比例与莫比乌斯环拓扑结构,象征吉利深长、富贵不断的永恒期许。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刷新了生肖文化的现代表达范式,更在联合国舞台上绽放异彩。
徽章上的“天地人”:一场静默的宣言
孙若溪左胸佩戴的纹样徽章,被联合国新闻部摄影师多次聚焦。这枚不足掌心大的设计,藏着一部“微型哲学史”:
“徽章是沉默的演讲者,”孙若溪解释,“它告诉世界:性别平等不是撕裂传统,而是让文化基因在创新中重生。”‘中’字里藏着平衡的密码,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全球化语言。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上指出“全球约三分之一女性遭受暴力,男女工资差距高达20%”的严峻现实时,这枚徽章上的甲骨文纹样恰以视觉语言,无声诠释着“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在平衡中彰显力量,于差异间包容共生。
纹样外交:东方美学叩开文明对话新维度
孙若溪将承载东方审美的"宅兹中国"丝巾赠予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民间社会负责人哈瓦·泰勒-卡马拉·迪亚洛女士(中间)、联合国宗教非政府组织委员会秘书长Guruji Thankappan(右一)等代表。她向被称为“文化桥梁搭建者”的哈瓦女士阐释设计哲学时说:“这不是普通的丝绸,而是编织着东方智慧的审美宣言。纹样亦是历史的针脚,我们这一代人要绣出新的图腾。”
此刻,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玻璃幕墙外,夕阳为那条红白丝巾镀上金边——这条丝巾更是文化出海的时代注脚,用东方纹样重构世界话语体系。当巴胡斯强调"让更多妇女参与关键决策"时,纹样研发中心携手中国美院设计团队早已在经纬交织间,为女性赋权书写了可视化的东方美学。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